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驻青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动向大数据出炉:优先考虑“收入”“稳定”“环境”

2021-07-12 14:58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2日讯 大学应届毕业生愿意留青吗?月薪需求是多少?愿意选择什么单位?为进一步了解驻青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及面临问题,市统计局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组织开展了我市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录入、加工整理和汇总,形成专题调查报告。这份涵盖了驻青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动向的大数据分析今日出炉。

从调查结果来看,进入后疫情时代,“收入”“稳定”“环境”成为众多高校应届毕业生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较少考虑“地位”“地点”“专业”等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是我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主要选择,占调查人数七成以上,而选择不就业继续深造的则多是期待将来有一个更好的出路;学生的就业准备相对充分,就业预期趋向理性,就业选择多元化,对就业压力认识比较清晰;青岛市作为就业首选地获得青睐;如果有政策资金支持,自主创业欲望较为强烈。

21所驻青高校参与调查

本次调查,选择驻青的21所高等院校(其中公办院校8所,高职、民办院校13所)应届毕业生,通过网络开展抽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毕业生基本情况、就业准备、就业预期与选择、就业影响因素和政策等20道选题。

调查历时7天,累计收回有效样本15569份。在受调查的毕业生中,男生7104人,占比为45.63%;女生8465人,占比为54.37%。从学历构成来看,专科8032人,占比为51.59%;本科6677人,占比为42.89%;硕士研究生786人,占比为5.04%;博士研究生74人,占比为0.48%。从户籍分布来看,青岛市的2275人,占比为14.61%;青岛市外山东省内的9406人,占比为60.42%;山东省外的3888人,占比为24.97%。

就业准备较为充分

在问及“您对自己毕业后的发展选择是什么”,有73.32%的选择就业创业,有24.61%的选择继续深造,选择不就业、不创业的仅占1.09%,选择出国的只有0.98%;而选择不就业、不创业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内没有计划。

在问及“您现在对自己的就业创业意向是否明确”,有46.84%的选择很清楚,有45.80%的选择一般,仅有7.36%的选择不太了解,没有关注或没有想过。在问及“学校是否开展过职业规划或就业创业指导培训”,有86.72%的选择是,表明各个院校为了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就业开展了具体工作。

就业选择“稳中求好”

在问及“您求职偏重考虑哪种因素”,选项主要集中在发展前景、薪酬待遇、工作稳定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工作环境,分别占比78.91%、75.81%、55.47%、54.59%、53.09%,区间差距不大;选择社会地位的只有28.72%。

在问及“您期望的月薪是多少”,选择4000元及以下的占比4.55%,4000至6000元(含6000)的占比45.59%,6000至8000元(含8000)的占比24.44%,8000元以上的占比25.42%,对比2019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6382元和样本人员结构来看,相对合理。

在问及“您就业单位首选的方向是什么”,选择政府机关、学校及科研研究所、其他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外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部队、自主创业的分别占比16.79%、10.20%、15.91%、29.31%、7.45%、11.33%、0.61%、6.71%,选择多元化,分布相对均衡,求稳趋势明显。

多数毕业生选择留在青岛

在问及“您对就业创业城市的选择”,选择青岛市、回自己家乡城市、京津冀地区发达城市、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其他的分别占比44.52%、38.41%、5.24%、4.69%、2.99%、4.15%,表明沿海发达地区已不是毕业生首选,青岛城市吸引力得到提升。

在问及“您选择在青岛就业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选择工作生活环境好、有理想的工资收入、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有良好的人才政策、看重当地创业环境的分别占比77.19%、49.30%、67.06%、40.23%、30.39%,数值高低差异较大,表明我市人才引进工作仍有较大开发空间。

过半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

在问及“您对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这种说法的态度是什么”,持赞同和基本赞同观点的占36.25%,持不能一概而论观点的占56.87%,持不赞同观点的占6.87%。

在问及“您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如何”,选择形势严峻、就业难和正常的分别占比52.64%、40.17%,选择较好、就业容易和不了解的分别占比5.29%、1.89%。

在问及“您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占据前四位的分别是实践和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沟通表达能力和学校知名度,分别占比72.99%、58.49%、44.68%、44.32%。

创业者更看中资金和政策支持

在问及“您就业单位首选的方向是什么”,选择自主创业的仅占6.71%,但在问及“如果您选择自主创业,您最看重哪些因素”,排名前四位的是资金扶持、政策支持、发展前景、城市人文环境和城市配套保障,分别占比72.28%、70.89%、64.46%、44.89%、41.20%。

在问及“您对青岛市就业创业方面的意见建议”,涉及人才引进、创业方向主要需求还是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综合分析,预判在当前就业环境下,有好的政策、资金扶持,持续打造城市靓丽名片,自主创业人数将保持增长,缓解就业压力。

“线上求职”成为主流

从就业应聘前选择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看,受访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有63.06%的选择学校就业网,58.43%的选择招聘网站,52.07%的选择招聘会,43.64%的选择单位网站和宣传册,38.84%的选择亲戚朋友介绍,25.80%的选择报纸期刊,22.36%的选择导师推荐。

综合来看,进入后疫情时代,高校应届毕业生通过多途径获取就业信息,“线上求职”成为找工作的主渠道;网络招聘、云招聘等“线上招人”方式也成为用人企业招聘的主渠道。

“对口人才”仍存供需矛盾

从调查来看,高校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与企业“招人才难”并存。结合青岛一季度企业用工调查和本次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有52.64%的受访者认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在一季度青岛企业用工调查中,反映目前存在“招工难”问题的企业占67.6%,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依然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需求;许多企业面临人才短缺,部分企业缩减了一些不是特别重要岗位的招聘计划,增加了急需紧缺人才的招聘人数,但很难招到对口的人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同时,就业、人才政策宣传仍存在死角,相关政策改进落实仍需加强。在问及“您是否了解国家或青岛市相关的就业政策、人才政策”,有92.60%的受访者选择“否”。在问及“您对青岛市就业创业方面的意见建议”,涉及人才工作方面,提出对标同类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不断完善和改进相关政策,创新模式,监督落实落细等建议的占据多数。

调查中还发现,应届毕业生缺少工作经验和社交能力,求职竞争力处于弱势。在校学习期间,他们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学习上,而实践技能和社交能力又恰恰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重要条件,致使应届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难以立足。

形成合力激发就业创业潜力

针对调查中出现的供需矛盾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也为涉及的各方给出了建议:

政府应多措并举,努力开辟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政府要当好毕业生留青就业创业工作的“服务员”“指导员”。要加强创新,打通各种障碍,凝聚工作合力,更好提升全市就业创业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适时适度下放政策定制权,赋予各区(市)和企业更加灵活的选人用人自主权,解决现有政策“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问题,鼓励全市各型企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进一步完善高校应届毕业生留青来青有关优惠政策,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更精细化的政策措施,如给予用人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提高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见习补贴、房租补贴、生活补贴,给予高校应届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补贴等,拿出“真金白银”,鼓励用人企业留住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吸引更多外地高校应届毕业生来青就业创业,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就业创业潜力。

高校应精准发力,持续做好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随着国内疫情更趋稳定,各大高校要加强与用人企业用人单位的协作对接,精准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服务工作。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普通高校、高职民办院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历年毕业生就业状况,适时调整专业机构和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和社交能力锻炼,提升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要利用网络大数据的优势,精准采集用人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向应届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向用人企业用人单位精准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其就业创业的心理压力。

企业应优化环境,提升吸引应届毕业生入职就业保障。要鼓励各类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立足企业发展尽可能挖掘岗位需求。同时,鼓励各类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真正做到以待遇引才、以感情留才、以事业留才、以精神凝聚人才,引导企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要结合实际,加强岗位教育培训,打造适合本企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大学生应与时俱进,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念。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供需矛盾,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多途径择业的新观念,努力使自己的期望值与市场需求相吻合。要善于把个人职业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复兴伟业中,积极报名参加“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主动到国家重大项目、重大战略、重要领域就业。要爱岗敬业,干一行、钻一行、成一行,在工作实践中成长成才。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记者  刘兰星)

责任编辑:孙源熙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