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的西藏亚东,晚上9点左右才开始日落。似乎刚刚忙完工作吃完饭,就到了睡觉时间。16日一觉醒来,已经没有了头疼的感觉,换句话说,我在这里几乎没有高原反应。
早上8点半,“黄海所渔业科技援藏团”相约去吃藏面。藏面主要由小麦粉做成,分量不大,吃起来有夹生感,但牦牛汤、肉味道颇好,亚东县政府所在地下司马镇售价6元。吃早餐时,店里的一只白色猫咪不时跳到我们的座位上,与人亲近的程度与这座城市的气质相得益彰。
其实,对亚东充满好感,除了因为适居环境,当然也离不开这里的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亚东副县长尼琼。她是藏族人,但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事了15年“农牧口”的她,为人热情,但不张扬,极富责任感。
右二为尼琼。
“真的非常感谢黄海所专家提供的渔业技术支持,要是单靠我们自己,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局面。”15日,尼琼为黄海所科研人员“接风”,引导参观了下司马镇;16日,她又带领大家实地参观了她们建设的渔业合作社。一路上,她说的最多的还是“感谢”。知道缘由后才明白,这并非虚情客气,而是黄海所的渔业技术使她真心佩服。
黄海所原所长王清印等科研人员调研渔业合作社。
2020年4月初,亚东养殖的亚东鲑鱼暴发疾病,咨询了多家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均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用尼琼的原话来说,就是“鱼死得不要不要的”。随后,邀请到黄海所病研室副研究员李杰前来,因为工作“看得见、有实效”,黄海所由此得到尼琼的敬重,成为寻求合作的重要目标。
“去年6月到达这里时,最严重的养殖池每天死亡五六百条鱼,已经发病的池子超过40个。”李杰介绍说,经过现场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确定由鲑鳟鱼类最常见的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引起。经过科学防治,死亡率直线下降:第二天死亡200条,第三天死亡20条,第四天死亡5条……
邀之即来,是因为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战之必胜,是因为黄海所病研室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工作,经验丰富,有底气。其中,李杰所在团队从事水产疫苗相关研究10余年,获得了山东省第一个水产疫苗的临床试验批件,拥有成熟的疫苗产业化技术,注射免疫鲑鳟类等养殖鱼类近百万尾,临床经验丰富。
“针对亚东鲑鱼的特点和养殖现状,我们成功研制了亚东鲑鱼的杀鲑气单胞菌疫苗,并于今年2月-3月对亚东鲑鱼进行了疫苗免疫,经4月份检测,鱼已产生抗体。”李杰说,他还与本次“黄海所渔业技术援藏团”的刘长琳、刘宝良和徐后国三位博士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亚东鲑鱼疾病科学防控措施,指导养殖技术人员通过各种手段对疾病进行全面控制,截止目前,养殖亚东鲑鱼未发生大范围疾病,养成车间亚东鲑鱼养殖成活率超过95%。
渔业合作社中捞出的亚东鲑鱼。
亚东鲑鱼是亚东着力打造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其人工繁育和养殖被列入当地重点支持发展产业。近年来,随着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问题频发成为制约亚东鲑鱼绿色发展的瓶颈,而黄海所的防控措施已经逐步惠及亚东的养殖场地,带动了本地就业和亚东鲑鱼业健康发展。
在亚东切玛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河、引流而建了14个池塘,每个养殖池溏养殖亚东鲑鱼约1000尾,性喜逆流而上的鲑鱼,时而轻轻跃出水面,充满活力。藏族姑娘德珍2016年来到合作社工作,她说这是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收益有保证,“只是下大雨的时候会比较辛苦,因为要捡河流带来的草木等养殖垃圾。”
渔业合作社中的养殖池塘。
带领参观合作社的尼琼介绍说,类似的合作社养殖基地共有4处。对于地势不够平坦“缺少平地”的亚东来说,她们还新建了亚东产业园,开启了现代化、工厂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她们以“产学研”融合的思路,探索“繁育基地+合作社+产业园区+销售公司”的经营模式,由繁育基地负责繁育鱼苗工作,合作社负责商品鱼的养殖,产业园区负责加工、冷链储运等,销售公司负责亚东鲑鱼商品鱼的统一收购与销售等,稳步发展亚东鲑鱼产业,亚东鲑鱼养殖辐射带动亚东县3个乡镇800余户居民实现增收,同时,培养了近30名本土技术员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雁。
养殖池塘中的亚东鲑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0年8月,黄海所组建了一支以青年博士为骨干的渔业科技援藏专家团队,在“黄海所渔业科技援藏团”里,李杰博士主要负责亚东鲑鱼病害防控,刘长琳博士主要负责亚东鲑鱼苗种繁育,徐后国博士主要负责营养饲料开发与品质调控研究,刘宝良博士主要负责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一年来,黄海所“全方位”科技服务养好亚东鲑鱼,以科学防控为代表的多项举措取得了实效,赢得了开门红,同时也不断对本地养殖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开展技术培训,有效提升了当地亚东鲑鱼养殖水平。
“从2020年开始流行的新冠肺炎来看,针对传染性疾病,检测、隔离和疫苗免疫是最为重要的3个手段。隔离需要严格高效的管理制度,影响大,成本高。而疫苗免疫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效果最好、成本适中的防病措施。”李杰说,目前,鲑鳟鱼类的主要品种——挪威养殖大西洋鲑的疫苗免疫率超过99.8%,接种过疫苗的鱼,就好比有了金色的健康码,有了对抗相应疾病的能力。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我国的养殖鱼类能拥有更多高效的疫苗防控技术和产品,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健康的水产产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文/图)
责任编辑:荣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