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小被要求听话的小孩,长大再优秀也会焦虑”|人格健全,才能彻底摆脱恐惧

在这个高呼“活出自己”的时代,我们却都不同程度地,僵化在十几年的教育分数体系中。

当自我严重缺失,功利主义成为学习的主导价值取向时,一切问题开始潜伏。

社会很焦虑,而最大的焦虑就在教育上。

创建属于自己生活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铲除整个教育系统潜移默化地在我们心中播下的那颗恐惧失败的种子。

01.

教育焦虑带来的困境

从小被要求听话的小孩,哪怕成绩再优秀也容易焦虑。

自我严重缺失的孩子活得特别小心翼翼,无论取得多少现实上的成功,都不能抵御他们内心的羞耻感和对自己的否定。

某种意义上来说,越成功越脆弱。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是有切身体会的。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懂事、听话,我也就认为听话是好孩子的惟一标准。

我知道,好好学习父母会很高兴,老师也会表扬我,所以从小学到高中,我上的都是重点学校。

然后顺利地上大学,有了一份比较好的工作。

其实,在我们那个年代,高考落榜的是大多数,上大学的才是少数,我完全不需要焦虑。

但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总觉得还有好多人比我学历高,工作比我好。

我经常幻想,如果高考时我的得分能再高一些,考的大学能再好一些,那我肯定比今天要优秀。

这种想法困扰了我很多年,慢慢地,我又把这种焦虑转移到了对孩子的培养上。

我知道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但我还是逼着孩子去走那条所谓的“捷径”。

我希望他通过优异的成绩成为人中龙凤,读大学、读硕士,读博士,然后成为精英中的精英。

当教育对人的评价只剩下分数这个唯一的标准时,大家也就渐渐习惯把“追求分数高低、工作绩效考核和别人的期待”当做人生意义,生活目标单纯而直接,就是为了这些。

其他的一切都是无谓的消遣,也很难在其中找到快乐的体验。

单一的评价体系无法提供充分的自我肯定和价值观,深陷其中的人们会自我禁锢,失去了对真实生活的连接感。

当一切向分数看齐的时候,孩子会失去真实感,失去与世界的情感连接。

一切向分数看齐,忽视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了很多学校,教师,家庭的教育观。

很多孩子,开始分不清现实感和虚拟感。

为什么会分不清呢?

因为他们的世界一直处于学习之中,孩子从小到大的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

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没有和世界的连接,没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没有足够的朋友,没有情感的连接。

当今孩子现实感非常弱是教育的结果。

他们缺少情感的连接和滋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情感依托。

但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学习,没有关系。

在一味追求成绩、应付考试的过程中,许多父母渐渐忘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忘了该如何养育孩子才能使其身心健康、平安成长,也忘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孩子首先是一个被尊重的独立个体,拥有健全的人格,然后才是为人子女。

02.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

在壹心理平台新发布的一份《中国家庭教育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57.77%的家长认为自己在凭感觉教育孩子,缺乏有效的方法。

要将孩子培养成为一名有素养、身心健康、独立人格的人,的确需要有正确合理的方法。

不能只盯着成绩和考试、只懂“鸡娃”,而应该把目光放得更广阔,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成长。

那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

a. 健全人格理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社会教育家、个体心理学创立者阿德勒提出: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成人必须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教育要关注核心素养,而人格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

根据教育学家“陈钱林”的“健全人格”坐标图,人应该是自然人、社会人和精神人,这是人格基础。

三者都要重视,发展上要达到一个平衡,否则就是不健康的。

要培育健全人格,就要追求健康生活,满足自然人的成长需求;

追求成功和美丽,满足社会人的融入社会、被尊重的需求;

引领精神成长,满足精神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这也正契合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有五个层级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满足它们,人才能健康地成长,获得人生成就。

b. 家庭教育中的人格培养

家庭教育中的将人格基础拓展为健康、性格、习惯、情商、知识、能力、游戏、探究、志向、规则、幸福感、价值观12项素养。

这些都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多加重视,同步培养和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核心是自律、自学、自立。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重视培养孩子的情商,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尊重他人,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等等。

最关键的是,要注重孩子的幸福体验,因为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c. 教学的本质是个性化学习

现在讲求“家校共建”,家长在家庭中的教育很重要,教师在学校的教学也很重要。

这两者需要达成共识,互相理解和配合,实现行动一体化。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注重自学。

03.

写在最后

身为父母,如何教养孩子也许是一辈子的难题。

父母首先要成为合格的父母,孩子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孩子。

家长代际变迁下的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升级,新生代家长更加重视子女底层思维和品格的塑造,而孩子内心的富足更难能可贵。

内心是否充盈,取决于把多少人多少事放在心头。

如果只是看重那些世俗的要求和标准,而别无其他,那么无论满足它还是失去它,都只会落得内心的空洞。

在别人的要求之外,找到些真正属于自己的热爱,跳出僵化的数字目标之外,不带标签和人设限定地去活着,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攻城掠地,在各方面成就自己。

当你不再奋力去追求人生意义,反而更容易找到真正的人生意义。(来源|壹心理)

你曾经是个听话的小孩吗?你内心中有焦虑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更多内容请关注“观海·倾诉”频道。

责任编辑:李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