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制造”卡位5G主战场,在建5G产业与应用项目80余个

在建5G产业与应用项目80余个,在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领域形成了行业领先的代表性应用

“青岛制造”卡位5G主战场 

“从3G到4G的变化是渐进式的,从4G到5G的变化却是革命式的”,自5G技术诞生以来,这句话就被反复提及。然而等到5G正式商用,终于用上了5G手机和5G套餐后,很多用户却大呼“无感”。甚至有用户表示,若论颠覆式生活体验,4G时代反而感受更明显。

就在很多用户纷纷吐槽5G言过其实的时候,专家却表示,普通人对5G“无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7月21日下午,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的“5G+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沙龙在青岛移动“5G城市展厅”举行,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孙松林表示,4G网络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生活场景的需求,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才是5G应用的主战场。

在工业领域,5G让“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能力正在初步显现。在青岛,海尔、中车四方股份、一汽解放青岛公司、海克斯康、青岛港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已经率先试水,成果获得国家和行业高度认可。

但与此同时,在实践中共识也进一步清晰——“5G+工业互联网”只是刚刚起步,随着5G在越来越多场景中应用,未来还将有很多未知的难点、痛点要依靠产业上下游通力协作。正如孙松林所说,只有形成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业场景的能力,5G应用才能真正步入大规模应用。

“5G+AI”质检、“5G+AGV”物流“登榜”爆款应用

企业拥抱任何新技术的原动力都发端于最现实的生产能力提升需求。随着工业互联网改造逐步深入,很多改造场景下,4G和WiFi网络条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改造目标,而5G却恰恰能较好满足这些需求。

“5G+AI”质检以及“5G+AGV”物流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场景应用。

商汤科技联合一汽解放青岛公司、中国移动青岛分公司联合开发了行业首创的冲压车间全自动化AI检测方案。商汤科技相关负责人袁浩巍介绍,这是商汤科技首个工业3D质检项目,依托AI技术减少冲压车间质检环节用工,同时提高质检一致性和稳定性。在这个过程中,产线上安装的工业相机需要将采集到的产品数据实时上传,然后与系统进行比对实现检测,只有5G才能满足这个环节对网络带宽和速率的要求。方案应用后,每条冲压产线单班可节省3-6名质检人员,最多2名专检人员以及2名冲压件下线工人。

海尔、中车四方股份等也在“5G+AI”质检进行了类似实践。5G相关技术的应用不仅让数据传输效率更高,也能降低改造成本,并提升AI技术能力。

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创新应用总监黄玉宝介绍,海尔开发的“5G+机器视觉”场景,依托“5G+边缘结算”方案,没有WiFi无需线缆,能将现场部署周期降低70%,并同步减少工控机投资;同时,由于消除了工控机的数据孤岛,能更好地训练AI算法,算法精准度提升至99%。

“5G+AGV”物流则能让移动搬运机器人在车间或厂区内灵活、流畅地完成搬运工作。中车四方股份信息技术部相关负责人曲峰介绍,过去使用WiFi网络,不仅存在盲区而且网络不稳定,AGV小车经常要走走停停,或者重新规划路线。与此同时,深圳信通院青岛中心相关负责人李韩军也表示,随着未来企业使用AGV小车的数量、种类、型号越来越多,5G大带宽、大连接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龙头企业纷纷积极“拥抱”5G,安全也是重要原因。与WiFi相比,5G网络高可靠和高安全的特性更能满足工业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需求。5G网络切片技术能实现行业应用相互隔离,降低企业内部操作风险,同时也能拦截外部隐患。

海尔、中车四方股份、海克斯康、青岛港等还分享了在5G+智慧安防、5G+AR首件质检、5G+智能服务、5G知识分享、5G+智慧码头等场景的案例和探索。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青岛在建5G产业与应用项目80余个,总投资额超过90亿元,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轮胎橡胶、船舶海工等产业领域形成了行业领先的代表性应用。全市累计已有44个项目获评省级5G应用试点示范。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5G+工业互联网”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实践》中,由海尔和中国移动联手打造的5G+AR眼镜在现场辅助装配场景中的应用,以及国家电网和中国电信合作打造的“5G+北斗智能巡检无人机”项目在无人智能巡检场景的应用两个案例成功入选。

要沉淀出落地“方法论”仍需跋涉

虽然5G已经取得不少创新应用成果,但一切才刚刚开始。行业公认,5G仍处于导入期,不论是在工业互联网还是其他领域的应用,都还有更多“无人区”等待探索。

“各行各业的企业将是未来5G创新应用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在持续不断的应用实践中,才能发现新需求、新场景,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到5G网络以及产业改进和提升的方向。”孙松林表示。

当谈论5G网络基础设施,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基站数量。但事实上,网络能否满足企业应用需求,不仅体现在信号覆盖上。当前,5G网络上行数据传输能力是“5G+工业互联网”应用中的一大重要痛点。

不论3G还是4G,基本都是围绕人的连接和应用。购物、看视频、刷微博……网速快慢、体验好坏都与网络下行数据传输能力相关。但5G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却恰恰相反,优质的上行速率才是企业的需求所在。以AI检测为例,实时拍摄的产品视频或图片,都要回传到“大脑”才能用AI算法识别。但参加座谈会的多家企业均表示,当前实际应用中5G网络在上行数据传输上的体验并不十分流畅,传输网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5G网络终端是企业纷纷提及的另一大5G应用痛点。卡壳、出故障……几乎每家在座企业都在终端上遇到过“坑”。孙松林介绍,5G终端是工厂设备连接5G网络的关键硬件,而影响工业企业体验的原因在于当前5G通信模组开发能力不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网络的需求是不同的,模组要能满足该场景的通信需求,企业才会觉得好用。”孙松林说,4G时代的通信模组面对的需求较简单,通常都是个人的上网需求,但工业场景十分多样化,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开发。

7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等国家十部委联合印发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对行业关注的焦点明确了行动方向,其中就包括提升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加强网络供给能力等。

至于5G应用大范围“引爆”的时间,不论专家还是企业都无法给出确切答案。“4G时代,企业快速找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的碎片化这一特征。通过抓住打车、外卖、电商等具有共性的碎片化需求,实现了快速的推广复制。但工业互联网时代的落地方法论是什么?现在还没人知道。”孙松林表示,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是5G发展主战场,这就意味着5G应用的行业性、个性化将非常强,行业间可借鉴性和可移植性则较弱,只能一个场景、一个场景慢慢探索。

在孙松林看来,5G要持续发展,除了找到落地“方法论”之外,还要找到盈利模型。只有让企业在5G应用中实现合理的投入产出比,企业才有创新应用的动力,才能推动5G快速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 欣)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