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3日讯 随着大暑来临,高温高湿的“桑拿天”逐渐成为青岛天气的“主角”。观海新闻记者走近公交驾驶员、车辆检测员,记录下他们战高温斗酷暑的坚守。
228路驾驶员:10分钟汗水浸湿工装
发车前1小时赶到场站,进行发车前的准备。绕车一周细致观察车容车貌,弯腰下蹲检查四轮状态,打开发动机舱盖关注防冻液余量,仔细查验座椅、安全锤等车内设施的稳固性……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毕,汗水已经从管涛的额头上冒了出来。
管涛是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南巴士228路线驾驶员。“天一热,做简单的准备工作都会出很多汗,但这还远没到最热的时候。”管涛说,公交车受太阳照射后会迅速升温,而228路属于非空调线路,难以借助外力实现快速降温。持续高温加上高湿度的天气,让驾驶室像“蒸笼”一样既热又闷,令他喘不过气来。
上午10点半,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开启,车内温度计直逼40℃。随着车内温度攀升,管涛脸上的汗水不断滚落,他只能在运行间隙用一块小毛巾频频擦拭,以防汗水滴到眼睛里影响视线。记者注意到,车辆运行10分钟左右,管涛的工装已经湿透贴在身上。“一天里,我们的工装总是随着运行和回场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工装,即便这样后背还是不可避免地泛黄。”管涛介绍,因公交车前风挡玻璃面积大,驾驶员常常要接受阳光的炙烤,而驾驶室旁仅有一扇小窗,空气流通性远不如车厢,这导致驾驶位附近的温度要比车厢高出不少。“最热的时候,身上的皮肤都发烫,胳膊感觉火辣辣的。”
难耐的高温并未打乱管涛真情服务的脚步。记者发现,每逢停站,他都会主动向乘客问候,特别是遇到老年乘客时,会叮嘱对方小心慢行、注意脚下。“部分老人乘车时,习惯还没到站就起身,如果手上没有扶稳,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管涛说,在停车等待红灯时,他会通过后视镜观察此类情况,一旦发现便立即叮嘱。记者估算,管涛停站时,每站要说3-6句服务暖语,228路线全程50站,按照其每天运行3圈次计算,管涛一天至少说出近500句服务暖语。
谈及高温下的坚守,管涛表示,曾经的军旅生涯为他铺就了吃苦耐劳的人生底色。管涛今年43岁,曾是陆军某部的一名装甲兵,成为驾驶员后,他将纯熟的驾驶技术和踏实勤干的优秀品质带到了公交。“我开装甲车的时候,条件比这要艰苦得多。大家训练都在太阳底下,舱盖打开的瞬间能看到白色的热气,钢板烫得能烤熟鸡蛋。”管涛说,他时常想起退伍时许下的宣誓,要永葆军魂,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奋勇争先。如今,经常会有乘客在下车前特意走到驾驶室旁,对他道一声辛苦和感谢。“乘客的肯定是最好的鼓励,每当这时,我就觉得只要乘客满意,什么都值得。”
车辆检测线里的最美“炎”值
“您好,审车请出示行车证。”“好的,您的车在年审期间,请携带行车证到服务大厅办理登记手续。”22日上午10时,一位市民驾车驶入城运控股公交集团中青检测站大院,一名工作人员随即迎了上来,将车开到了外检待检区。
此时,正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采访时,记者站在院子里热气一股一股地往身上涌,光是站着不动汗水就顺着头顶往下淌,再看院子里的检测员,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有条不紊地给来审车辆进行检测。“早就习惯了,衣服一天不知道能湿多少次。湿了干、干了湿,衣服都变硬了。”外检员孙师傅一边与记者交谈,一边撸起裤腿给记者看,只见他的腿上起了大大小小的红色疙瘩。“这是日光性皮炎,长时间晒太阳得的,我们好几个外检都有这个毛病,一到夏天就犯。”
从安检线出来车子驶进了尾气线,此时车间温度已达30℃,坐在车厢里感觉很是闷热,车厢内的温度也已经攀升至34℃,仅靠四扇窗通风散热。“环保检测不能开空调,车辆在审验时处于高速运转的情况,开空调车子会动力不足,导致废气排放不稳定。”尾气线检测员李义柱说。
2011年检测站尾气线成立时,李义柱就来到这里从事尾气检测,10年来经手审验的车辆近五万余辆。“高温天气最头痛的是碰到面包车和年限较长的车辆。”李义柱说,面包车的发动机在驾驶座底下,审验时就跟坐在持续加热的烤炉上一样,经常是审完一辆要下来缓一会才行。还有一种是车辆年限较长的车辆,这样的车辆有时车玻璃落不下来,人进到车厢里,就跟坐进了蒸箱一样,没有通风透气的地方,6分钟一次的审验过程显得格外漫长。
为了给员工“降温”,中青检测站每日都会熬制绿豆水,发放冰糕、西瓜等解暑物品。针对前来检测车辆的车主,“车友之家”车主等候室里还准备了饮料、咖啡、冰糕等解暑冷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韩尧钰 韩恬恬)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