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开艘“破船”,一次救出六个人!“青岛红”暖了河南新乡灾区

近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撰文《寺庄顶的日与夜》,再现了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北部平原的一个小乡村发起的一次次冲锋救援的画面。在十余支社会救援力量中,有一抹“青岛红”驾驶冲锋舟不知往返多少趟转运受困群众,哪怕冲锋舟破了,他都凭借熟练的驾驶技术继续开……他就是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长李延照。

“大叔你靠左坐,我的船破了”

7月20日至23日,寺庄顶村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极端降水,河水漫堤,村子顿成一片汪洋。23日上午9时许,李延照率队从巩义抵达新乡牧野区,与正在当地执行救援任务的另一支分队会合。7月24日凌晨1时,刚刚收队的李延照给记者发来了一段语音以及照片、视频,当时他刚刚收队。“我们转运的群众中有孕妇、老年人、行动不便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在视频中,当地居民站在房顶等待救援,当时洪水已经淹没了大门。李延照停靠的这一家,有老人还有行动不便的中年人。看着老人艰难地踩着院墙走到冲锋舟前,又小心翼翼地上船,他赶忙说,“别着急,慢慢下。”待居民相继上船后,他引导大家尽量坐在船的左侧,因为船破了。

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纪实文章中,记者才知道,李延照自带的4艘艇,已经破了3艘。因为寺庄顶村的位置相对复杂,从起运点到村庄直线距离1.5公里,中间有3道急流河道,没有急流驾驶经验的人,在舟艇满载时很容易翻覆。加上村子里原本的道路变成河道,水底情况非常复杂,橡皮艇遇到角铁、钢筋等障碍物,非常容易刮破。一天救援下来,李延照的冲锋艇破了3艘。可即便如此,他照样开着“破船”到处跑。“破船也能开,就是费点技术,要能掌握住平衡。”开着“破船”,他照样一次拉六七个人,这也成了现场队员佩服他的原因。“一艘艇一般是六个人,但农民(李延照的微信名)最多的时候能拉十二三个,开着破船遇到别的破船了,还能帮忙拉走。”来自陕西汉中的国际搜救联盟(ISARA)R4级教练雪狼说。

李延照现场指挥救援。

担当吹哨人发起冲锋号角

发现寺庄顶村,其实是一次偶遇。7月23日,李延照和队员们在牧野区转运养老院受困老人。途中,他发现远处游过来一位带着游泳包的六旬老人,向他们寻求帮助。听完讲述后,李延照顿时觉得头皮一炸,原来汪洋深处,还隐藏着一个被困了两天多的村庄。李延照立即行动,按照那位老人指明的方向,向汪洋深处疾驰而去,同时通过卓明救援网络发布信息,大批救援队伍纷至沓来。

当时的寺庄顶村,房屋的一层几乎全部被淹没,有的甚至淹到了二楼,受困者众多。李延照估算,应该有近两千人。村里不但被困人员极多,而且状况极差,有许多老人、孩子、病患、妇女,乃至残疾人等。断水断电,通讯失联,缺少食物和干净的饮用水,不少体弱老人、病人还缺医少药,境况十分危险。当天下午5时,现场救援人员已经超过300名。

“开船开到手抽筋,换右臂接着跑,还好右臂也练过。”李延照带领队员们一趟趟转运受困群众,到了最后,李延照也扛不住了。队员杨燚说,快到收队时,几乎连爬上船的力气都没了。

指挥调度让救援效率最大化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寺庄顶的日与夜》一文中这样写道,“7月24日,寺庄顶村救援第二天,李延照带队来到临时码头时,一位赵姓消防队长正在现场指挥。见到李延照,那名消防队长似乎也识得他,立即让出了指挥权。他也没客气,立即召集全部在场队长就地开会,以村中心法海寺为中心,一横一纵,分为ABCD四个区域,安排各队分开救援,优先老弱病残,同时再专设一支特搜组,并在堤坝外部水域安排专门转运艇,从堤坝处源源不断往外运人。”

在李延照的指挥下,大家分工明确,现场情况好转许多。截至当天下午7时,所有被困人员被全部转移出村,包括留守在最后的年轻人。

7月26日,记者再次联系李延照时,他已经转战王村镇。连续两天,他率队对王村镇工业区的各企业进行摸排,看有没有留守人员要转移,或者为留守的员工做物资补给。由于当地的信号无法接打电话,李延照给记者发了两则语音信息及数张照片后,便匆匆出发继续赶往救援现场……(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于波 见习记者 栾丕炜 实习生 张怡瑄)

责任编辑:孙丽荣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