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双减”政策很长,也非常详细,重点聚焦“减负”。相比以往出台的相关政策,此次“双减”要求非常严格,可谓“针针见血”。校外培训机构虽有“预期”,但对有些细节内容还是感到“意外”。未来校外培训机构如何调整应对,减负的效果到底如何等等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培训机构直言影响很大
正在等实施细则落地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多个方面做了限定,有些细节出乎意料,对主营业务影响很大。”岛城一家全国性校外培训机构的青岛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在等具体实施细则的出台,根据政策要求、地方实施细则以及集团整体布局做进一步调整。”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政策出台后,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联合新东方、好未来、作业帮、猿辅导、高途教育等120家全国性校外培训机构发出倡议,提出将深刻认识“双减”重大意义,坚决拥护中央决策部署;正确认识校外培训定位,加快转型成为有益补充等。
政策之下,众多校外培训机构转型调整,才有可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我们会根据政策的要求转型调整,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可能是转型的重点,不过主赛道还没有确定。”青岛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说。
政策给了校外培训机构一定的目标时间限定,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记者采访了解到,多数校外培训机构处在“消化政策”阶段。“目前,我们正在研读政策,涉及到的相关业务还没有调整。”岛城一家本地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说。
多数家长支持“双减”政策
部分家长也有所顾虑
“真心希望说到做到,把欢乐还给青少年,把家庭和谐还给大家。有个快乐的童年才是最好的结果。”“各种辅导班成为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实际上真的需要吗?该好好清理整顿了!”“力度很大,希望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双减”政策出台,引起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
采访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表示支持政策尽快落地。“初二的闺女每天晚上写作业到12点都写不完,有课内的作业,也有课外的作业,当然也有孩子自身的原因,真希望政策实施后,大家不再‘内卷’。”家长刘女士说。
家长赵女士的孩子开学就要上初一,为此报名了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小初衔接班,“孩子的衔接班课程上了还不到一半,不知道政策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课程。”她专门咨询了培训机构的老师,询问有没有停课的可能,如果是停课了,相关的费用如何退。“老师说没有接到正式通知前,课程肯定要继续进行。如果真要停课,相关的费用也会按照相应课时退还。”
记者采访多家校外培训机构了解到,目前基本上都在正常营业运行,尚未接到停课、退费等通知。
当然,部分家长也有担心和顾虑。政策最终能落实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就是“一阵风”?有些孩子存在偏科情况,确实需要上培训班补短板怎么办,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怎样才能满足?校外培训班如果停了,会不会造成新的“内卷”,让校外培训变成一对一的“家庭培训”?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不能组织校外培训,校外培训全部集中在工作日,会不会进一步加重家长们的负担?不少家长提出了这样的担心,期待实施细则公布时,能够配套解决这些问题。
“双减”政策落实需要一定过程
可在先行先试中积累经验
“最近,为配合实施‘三孩’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要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并把‘改进校内教学质量和教育评价,将学生参加课外培训频次、费用等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以及‘平衡家庭和学校教育负担,严格规范校外培训’作为重要措施。基于此,也就不难理解这次出台的监管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的措施这么严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他认为,文件从下发到具体落实还有一个过程。已经上市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退市或者剥离学科培训业务,将是接下来治理的重要内容,这会带来机构就业人员的巨大变动以及退费等问题,需要妥善处理。禁止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在节假日、寒暑假开展培训,也会影响到校外培训机构的生存,造成培训从业人员失业等社会问题。这需要在先行先试中积累经验。
“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如果继续做培训,需要转变理念和经营模式,不能再以做生意思维从事培训,培训的营利空间已大幅压缩,要有做教育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熊丙奇说。还要推进转型,从专注学科培训,转到非学科培训,以及成人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转型这些培训也需要避免过度逐利。因为与机构的营利对应,就是家庭的培训支出负担。
他还强调,对学科培训机构的严格监管,能否起到减轻学生负担之效,还要看其他配套措施的落实情况,如课后服务、暑托服务、教育评价改革的具体推进。如果不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叫停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在节假日、寒暑假进行培训后,家长的培训诉求如何得到疏导?如果不能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和托管服务,就有可能出现家长请“私教”、培训机构转到地下经营等现象。“头部”企业不再存在,小作坊式培训机构蔓延造成的社会问题会更多。
部分机构已开始尝试转型
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或是重点方向
不少人表示,校外培训机构未来主要面临两种境况,“要么转型,要么倒闭!”各家校外培训机构也在寻求合适的转型路径。
记者注意到,在政策正式发布前,校外培训机构整治风声就在“圈内”流传。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便开始布局,尝试新的赛道,而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科技教育甚至是教育硬件研发等成为了他们尝试的主要方向。
新东方正在加速转型素质教育,各地的分校都在尝试,多个分校经营范围发生变更,新增了素质教育和托育托管等,新东方青岛方面则尝试开设了体育课,开展体育素养培训。猿辅导旗下斑马App推出了美术、写字、编程启蒙等素质教育课程。作业帮也在计划成立小鹿素养课独立品牌,包括编程、写字、美术等课程品类,书法、音乐、诗词等素养课程也都在筹备。
成人职业教育也成为转型方向,好未来发布了成人教育品牌“轻舟”;高途正在成人方向发力,单独发布了高途App,聚合职业教育业务线。部分机构还将探索方向放在了硬件开发等方面。
除此之外,还有校外培训机构将重点放在了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等方面。(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