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1日讯 末伏到来,虽然已是立秋,但“秋老虎”依然肆虐。气温高,雨水多,湿热交蒸是末伏的显著特点。而湿热邪气一旦入侵体内,很容易造成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状。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主任郝新洁提到,末伏是冬病夏治的“末班车”,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身体养护,建议清补早睡,慎进补、重调养,以健脾益气为主。
雨水增多 勤通风穿暖
末伏到了,就离出伏不远了,雨水会逐渐增多,洗好的衣物不易晒干,常有一股难闻的酸霉味,因此末伏以后,要多开窗勤通风,晴朗的日子里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一下衣物,减少湿疹红肿等皮肤过敏现象。
随着潮湿闷热天气渐行渐远,气温逐渐降下来,昼夜温差大,应注意调整、增减衣物,预防感冒、颈椎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作。虽说“春捂秋冻”,但对于老年人来讲,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早晚最好添长袖穿长裤,保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得多,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秋燥湿热 需养肺滋阴
郝新洁提到,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末伏之后,气侯开始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建议吃些如百合、莲子、山药、银耳、芝麻、豆浆等滋阴润燥的食物,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常吃能防止秋燥伤身。
对于高血压及易头晕失眠的老年人来说,早晚温差大会造成血压不稳、压差大,这时稳定血压建议适当喝些中药“药茶”,如菊槐茶、决明子枸杞茶、夏枯草茶等,有平肝祛风、清火降压的作用。此外,还要注意清热解暑类的食物需一点点减量过渡,郝新洁建议老年人可以喝些绿豆汤、荷叶粥、百合莲子粥等,暖肝健脾、养血安神。
疲乏难挡 宜泡脚早睡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末伏以后,热扰心神,白天仍然较为闷热,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到晚上又晚睡,其实夜间11点至凌晨2、3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如果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最好10点半就上床躺下,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进入深睡眠状态,否则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
睡前泡脚堪称为最便宜的养生秘笈,最好能用温度在40度左右的温水,加以艾叶、生姜或白醋等辅助调理,亦推荐防疫香囊佩于胸前或挂在床头,纳药: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萸各等分,共研细末,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安神助眠,预防瘟疫。(观海新闻/老年生活报记者 付瑶)
责任编辑: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