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烟台印发三年行动方案:到2023年培育2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

2021-08-16 11:22 烟台日报  

记者从烟台市工信局获悉,烟台正式印发实施《关于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力实施“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到2023年,培育形成2个2000亿级、4个千亿级和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并将建立完善“9+N”产业统计体系,明确各区市“9+N”产业总产值基数,考核结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

推进“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

根据方案,下步烟台市将重点推进“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

绿色石化产业集群,依托6个省级化工园区和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工业园等重大项目,按照“油头、化身、高化尾”要求,突破发展炼化一体化产业,到2023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建设技术领先、安全环保、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世界一流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有色及贵金属产业集群,依托山金、招金、南山铝业等骨干企业,拓展工业应用领域,开发黄金精深加工产品,重点扶持高端铝材向飞机制造和轨道交通领域拓展,到2023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建设全国最大黄金精深加工基地和重要新型铝材深加工基地。

汽车产业集群,依托上汽通用东岳、山东汽车、玲珑轮胎、胜地汽车等骨干企业,支持传统汽车向高端、节能方向升级,加快山东宝雅·一汽吉林新能源汽车基地建设,到2023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设百万辆整车基地。

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依托杰瑞、斗山、康泰实业、艾迪精密等骨干企业,优化提升工程(矿山)机械、轨道交通装备,鼓励研发和生产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关键装备,到2023年产值突破1200亿元,建设国内知名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富士康、睿创微纳、东方电子、鲁鑫贵金属、正海磁材等骨干企业,持续做大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核心元器件产品规模,到2023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消费类电子产业制造基地。

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鲁花、龙大、喜旺、张裕等骨干企业,深度对接“新六产”、现代物流配送业、文化旅游服务业,重点发展粮油、水产品、肉禽、果蔬加工产业,葡萄酒、保健品、调味品制造产业,到2023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设“中国食品名城”。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荣昌、东诚药业、石药百克、绿叶等骨干企业,以重大疾病防治和原始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抗体、疫苗、蛋白药等,到2023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建设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城市。

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依托大金重工、山东核电、蓬莱巨涛、远景能源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风电装备、核电装备等,到2023年产值突破800亿元,初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清洁能源城市。

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依托山东长征火箭、513所、东方蓝天钛金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航空原材料及零部件、火箭发射及制造、卫星总装制造、卫星运营服务等核心产业,到2023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建设国际领先的东方航天港。

与此同时,跟踪趋势、立足优势,加快建链强链补链,培育壮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N个前沿性产业。

到2023年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56%以上

推进“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的实施路径,烟台市予以明确。

创新驱动行动。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建设一批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主体的新型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工业设计发展水平,积极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创新团队。加大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到2023年,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56%以上;新增各级创新平台100个以上;制造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新增200人以上。

市场主体成长行动。按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梯次发展思路,大力培植和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外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群体。到2023年,新增产值超百亿企业3家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独角兽、瞪羚等企业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00家,上市企业30家左右。

智能制造行动。围绕重点行业,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打造智能工厂(车间)。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环节,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滚动实施“千企技改工程”,支持企业加快智能化技术改造。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到2023年,打造300家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

数字转型行动。加快5G网络布局,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深化5G网络技术与应用融合,建设山东5G网络示范区、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引导企业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水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等,实现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到2023年,初步形成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力争“灯塔工厂”实现零的突破。

招大引强行动。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强化资源、技术、产品、服务多元化供应和国际产能合作。把握产业转移新动向,聚焦产业链缺失环节,充分利用国资、产业扶持资金、直接股权投资资金和各类基金,与重大招商项目开展股本合作,形成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链条。到2023年,全市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到50%。

品牌制胜行动。实施系统化质量管理,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培育行业品牌、地域标志型产业品牌。聚焦“一产业一品牌”,高水平举办一批有影响力会展活动,实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到2023年,争取培育更多地域标志型产业品牌。

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奖励最高不超1000万元

在政策支持方面,烟台市提出,对制造业领域国家和省支持、产业导向明确的项目,按照国家支持资金额度1:1、省支持资金额度1:0.5,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4:6比例进行奖励。单个项目奖励资金总额不超过企业对该项目的实际支出。

对省确定优先发展、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按不低于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落实电力市场改革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探索通过市级融资平台,采取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对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核电装备、汽车整车、高端化工、医药健康等领域,引进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高端产业项目;对列入国家战略层面、重要领域的中外合作项目,引进建设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国内高端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等重大创新项目,一事一议给予资金支持或股权投资,在立项、规划、土地、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给予特殊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方向和烟台市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方向且生产性设备投入500万元(含)以上的新上或技术改造单个项目,按照设备投资额5%、最高1000万元补助。

支持创新体系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经省和国家认定的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按照首次销售后1年内产品实际销售总额的30%,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通过“政产学研用”建设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补助。

支持工业设计产业。对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分别给予50万元、500万元奖励。对新创建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作品,给予100万元奖励。每年举办一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对获得金奖、银奖、铜奖作品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

对首次入选“山东省100强”“中国500强”“世界500强”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列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被新认定为省级瞪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独角兽企业,按其上一年度经济发展贡献的3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分别为1000万元、600万元。

支持品牌建设。对首次获得省长质量奖、中国质量奖的组织,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获得省、国家“质量标杆”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0万元奖励。

支持智能升级。对国家认定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一次性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认定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次性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整生产线、整车间、整工厂智能化改造项目,分别给予设备投资(含软件)5%、7%、10%的奖补,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上云、设备上云。对实现年度新增标识注册量超1000万、日均解析量超300万次的二级节点运营单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免费为我市制造业企业提供工业产品全业务流程服务、年服务企业数量超过500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三年每年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对认定的市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和应用示范项目分别给予最高60万元和40万元奖励。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试点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支持绿色发展。对获得国家级绿色(循环)经济示范的园区、企业、工厂,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实施的重大节能工程,投入运行后节能量达到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给予最高30万元一次性奖励。

在督导考核方面,烟台市建立完善“9+N”产业统计体系,明确各区市“9+N”产业总产值基数,对区市产值增幅实行“蓝黄红”管理,考核结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把各区市主要负责人抓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实绩实效,作为领导干部能力、业绩评价重要内容,奖优罚劣、奖勤罚懒。(YMG全媒体记者 高少帅)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