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学校组织采用移动接种车给孩子打疫苗,不用带着孩子去社区和成年人一起排队,来学校就把疫苗打完了,前后用的时间也就是开个家长会的功夫。”“第一次在接种车上打疫苗,车上装备齐全,感觉方便又安全。”这是市北区28中家长于女士带着孩子在校园移动接种车上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切身感受。
当前,青岛正在按照统一部署,填补未成年人群新冠肺炎免疫空白,先后为15-17岁人群和12-15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在实际接种中,这部分群体存在基数较大、分布分散、需要监护人陪同才可接种等问题,很难在社区形成规模化接种。在市北区,在区疾控中心的统一安排下,8辆由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移动接种车开进多个校园,采用移动接种上门服务的创新模式,让学生群体分时、分段集中接种,高效、安全、便捷地完成疫苗接种。
8月3日下午2点,在青岛市第二实验中学,前来接种的学生已在家长陪同下,陆续登上移动接种车进行接种。记者走近发现,接种车内太阳能冰箱、接种台智能冰箱、医用空气消毒机、空调、无线网络、电脑等设备一应俱全,车外也严格按照新冠疫苗接种要求设置了预检登记区、留观区、应急处置区等,分区合理。不少在接种车上打完疫苗的同学,正在家长陪同下做留置观察。
“接种车上配备了医用消毒设备等,配套设施非常齐全,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保障了接种安全;跟着接种车进校园,给孩子们集中打新冠疫苗,不会影响社区门诊上常规疫苗的接种,我们只需根据疾控统一安排,对照各个学校的学生数量,配上人、备好苗就行,这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位现场医护人员说道。
“与成年人接种不同的是,未成年人接种,必须要在监护人全程陪同下进行,因此还得考虑家长的‘便利性’。家长没时间,接种工作就很难推进,加上每个社区‘适龄’的接种者人数、每个门诊该怎么配苗等,都需要花很多精力去统计、核算,影响了接种效率。预防接种车灵活机动、易于部署,全程可追溯,有便于我们统一调配,让家长和学生分时段前往学校接种点,随到随打非常便捷。”青岛市北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一会儿,集中前来接种的学生和家长排起了长队。看到这一场景,为了提高接种效率,减少学生和家长的等待时间,区教育局和卫健局协调海尔生物紧急加配了一辆接种车,两辆车同时接种,仅用了1个半小时,就完成了15个班级的接种。
到了晚上8点,在21中接种点,还有200余位学生没有完成接种。海尔生物按照现场需求,将已经在广雅中学接种点和44中接种点将完成接种的两辆移动接种车调配过来进行支援,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剩余学生的接种。
据介绍,海尔生物的海乐苗预防接种车,是在中国疾控中心指导下,由海尔生物联合生态方共创而成,运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可实现疫苗数字化预防接种管理。相较固定接种点,海乐苗预防接种车能突破原有接种条件限制,开进校园、社区、偏远乡村等各种场所,全天候、全路段、全机动地执行接种任务,在服务未成年人群接种前,就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广西、内蒙古、新疆、西藏等省市的100余个地市服务三百万余人次接种。而“校园移动接种”模式在青岛市北区的应用,也有望为全国各地高效推进未成年群体新冠疫苗接种提供样板参考,加快全民免疫屏障构筑进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