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7月13日讯 崂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高“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3个目标,突出抓好“控源减量、无害处理、循环利用”3个重点,探索实施“分类精准化、推进全域化、城乡一体化、参与多元化”4项机制,建立健全“责任链条夯实、宣传教育覆盖、设施配置规范、末端处置减量、执法监管有力”的5项体系,形成了“城乡共治、城乡同步”的“3-3-4-5”管理模式。助推了开放创新怡居的山海品质新提升。
优机制、明责任,夯实责任链条
一是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责任清单和部门任务清单,并把垃圾分类纳入物业考核评级范围,层层压力传到,夯实工作责任。二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区对街道、街道对社区、物业企业”层级考核机制。三是完善联动机制。压实党政机关、学校、集贸市场、酒店餐饮等公共机构监管部门责任,形成推动合力。四是落实监督激励机制。在区广电中心设立专题节目,对好的及时宣传推广,对不认真履职、监管责任落实不力的部门单位和重复反弹问题及时曝光并跟踪报道整改情况。
强引导、造氛围,宣传教育全覆盖
一是“九个进入”广宣传。坚持宣传在前、引导在前,采取主题活动、入户宣讲、桶边指导等10余种形式,推动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酒店、进商超、进窗口,每月开展活动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3万余份,在17条市政道路、150余处公交站亭设立宣传海报,利用楼宇亮化开展“垃圾分类 美丽崂山”“垃圾分类 青岛有你”等公益宣传。二是“四支队伍”做示范。以机关党员干部、家庭妇女、志愿团队和中小学生“四大群体”为切入点,示范和带动周边群众。三是“三支队伍”严督导。建立了区、街道、社区垃圾分类检查员、分类专员和分类督导员三支队伍,从源头引导居民、督导分类,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家家都做、人人都会”的新行为、新习惯。
打基础、建体系,设施配置科学规范
一是完善宣传设施,完善了生活垃圾分类公示栏、宣传栏、指示栏,“三栏”建设,做到了投放桶点位置清楚、管理信息准确、作业信息明晰、红黑榜监督有效。居民区或单位设置分类宣传设施,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完善投放设施,在投放上,实施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推行督导员驻桶指导,提高了分类准确率。三是完善收运体系,推广“投口朝外、成列排放、桶盖合并、桶体整洁、对号收运、车走地净”标准,配备厨余垃圾车、其他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类收运车辆51部,优化调整收运线路18条,实施分类收运。
建设施、再利用,末端处置减量
建设完成了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有害垃圾归集点,建成投用了建筑混合废弃物、大件垃圾、厨余垃圾、易腐垃圾等末端处置设施,做到了有害垃圾规范收集、可回收物应收尽收、易腐垃圾精准分类、其他垃圾处置到位、建筑废弃物和大件垃圾资源再利用。截至目前,处置建筑垃圾7600余方,处置厨余垃圾1700吨,处理大件垃圾185余吨,生产生物炭32吨,比去年同期生活垃圾减量2400余吨,节约处置经费近8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全媒体记者陈勇 通讯员 孙良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