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到海南去!传承百廿年青大附院精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南分院启航 胃肠外科专家卢云履新

2021-08-26 18:59 青岛日报社 / 观海新闻  

上个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南分院揭牌成立,作为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突出单位和全国百强医院,青大附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再次担起历史使命,派出高水平专家团队和管理团队跨越山海,开启了一次“东医南进”的新征程。填补陵水县医疗短板、实现“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的愿景、提升当地乃至海南省的医疗服务水平……从青大附院海南分院诞生之日起,艰巨且荣光的使命与责任如影随形,其中勇挑大梁、直面困难并甘之如饴的那个人便是青大附院胃肠外科专家卢云教授。如今,这位学科带头人有了新的角色——青大医疗集团院长助理兼海南分院院长。

建带不走的“青大附院”
第二天要飞往海南了,前一天卢云还奋战在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的手术台上。当天,他要完成大大小小六台手术。从今年7月开始,青岛和海南都有了卢云割舍不下的牵挂:一边是刚刚成立的青大附院海南分院,一边是迫切需要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他的飞行旅程中,这两个目的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不同的是,在青岛下飞机,他面对的是渴望绝处逢生的患者;在三亚下飞机,他要从零开始,为海南建设一座带不走的“青大附院”。

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发展海南是时代掀起的一轮浪潮。为国奋斗,是最好的爱国表白。身为医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建设更是义不容辞。恰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迁精神”、垦荒精神,每一个精神的背后都蕴藏着爱国主义的力量。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卢云,正是在“兴医强国,艰苦奋斗,精勤育人,救死扶伤”的抗战迁陕精神指引下成长起来的医学人,也是青大附院普外领域引进的第一名外科学博士。在他的身上,有着深深的抗战迁陕情结,这也就不难解释他为何领命义无反顾奔赴海南、又为何这样拼命的缘故了。

“是患者给我前行的力量”
困难很大,但信心很足;问题很多,但办法更多。到海南去帮扶医院建设,卢云自言:心情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与青大附院海南院区相隔2854公里,驱车需要30个小时,乘坐飞机也要搭进去半天的时间。对于青大附院“天团”来说,长距离的奔波和初来乍到的水土不服,都是需要直面的关卡。挺过去,方能豁然开朗。
如今在海南“开疆拓土”的场面,在十多年前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也曾上演过,卢云教授正是冲锋陷阵的那位排头兵。“十年前我们从市南院区‘漂洋过海’到西海岸新区给老百姓看病,隧道没有开通,医护人员搭乘的是轮渡,我们最怕遇到大雾天气轮渡停航,我们只能在岸那头等,患者在岸的这一头等,等到云开雾散赶到医院已迟到三个小时了,当时的门诊大厅黑压压的都是病人,但没有吵闹,也没有喧哗,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投诉”,当天就诊时卢云教授问过病人,有没有意见,一位老农的回答让他记忆尤深:“你们漂洋过海过来上门看病,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还抱怨什么”。卢云感慨地说,“他的话让我牢记一辈子,靠着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才走到今天,正如我们青大附院王新生书记所讲:青大附院的今天,是老百姓用脚量出来的。”正是秉持着“传承 创新 仁德 尚道”的医院创业精神,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青大附院海南院区的各项工作和青岛多个院区实现了“齐步走”,同质化发展的诺言正在兑现:首批脑外科、胃肠外科、心内科等青大附院老牌强科奔赴陵水;胸痛中心、危重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卒中中心等七大中心成立并运转;专家帮扶当地医生开展培训指导有序展开;远程互联网医院发力全面提升当地医疗水平发展;由多个科室组成的第二梯队也将接力进驻陵水……卢云说道,要在海南建设一座带不走的“青大附院”。
因为热爱,“一条扁担两头挑”
在刚刚过去的青大附院医师节表彰大会上,卢云凭借“经肛门微创外科技术在直肠低位保肛手术中的应用”获得了2020年度新技术、新项目奖。在他看来,院长是头衔,医生是天职。从医近三十年,凭借着精湛的医术,他收获了患者的赞誉,更赢得了“全国医德标兵”“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之名医”等众多荣誉称号。

面对患者时,卢云始终是一位耿直的医学“boy”,这些年来也不曾有一点点改变。“我是外科医生,不是卖药的,可开可不开的药坚决不开。”这是他常说的话,也是他治病救人的一贯原则。在他的带领下,青医附院西海岸院区胃肠外科经过10年的发展,每年手术量超过1400多例,每年完成结直肠手术600余例,胃部手术400例左右,在胃肠外科医疗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在科室的四个亚专业发展中,涌现出了王东升、高源、胡继霖、张宪祥、张茂申等一批骨干医生专家,科室的博士率达到了100%,卢云经常开玩笑的说:我这个祖国西北的“土博士”,领着协和、浙大、南总等一批“洋博士”在手术。卢云喜欢用“一条扁担两头挑”来形容自己现在的工作,胃肠外科则他最放心的大后方,“在建科之初我们完成了技术培训,如今学科已经行驶在了高水平发展的轨道上了。”

深耕技术精准打击结直肠癌
每年卢云的手术量在四五百台,因为严格的自律,他和他带领的团队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2017年,深耕结直肠癌治疗多年的卢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人工智能引入科室,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损伤小、直抵病灶的精准治疗。他们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多年,双方决定共同打造结直肠领域的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对所有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人工智能的精准分析,科学评定这些病人是先进行手术,还是先行放化疗后二期手术,同时将32种外科手术并发症纳入人工智能系统,可精准地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种类及发生概率,卢云笑着说:这相当于聚集国际顶级专家给病人术前做了次高层次MDT讨论。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也荣获2020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也登上国际结直肠外科领域顶级杂志《Disease of the Colon & Rectum》,为该杂志历史第一次发表的结直肠领域人工智能分析的研究,在国际结直肠外科引起了广泛关注。
卢云介绍,由于人口老龄化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几年结直肠癌成为了高发病种。过去医生凭经验进行治疗,导致患者的生存率较低。现如今由评估系统进行精准评估后,治疗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有些患者可以选择先做放化疗使肿瘤变小甚至消失了,这样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机会保住肛门,提高愈后的生存质量,因此人工智能的精准分析至关重要。同时按照计划,明年年初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前风险评估系统将正式推出,届时进入各大医院运行使用,造福于更多的癌症患者。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卢云便是这样一位时刻充满干劲、闯劲、拼劲的医者。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于波 实习生 张怡瑄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