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终于来了!是时候了!西海美术馆刷爆朋友圈

西海美术馆在青岛的标志性存在让我们重新思考艺术以及艺术地标之于城市的价值——

以艺术为支点,撬动一座城市

过去两周,西海美术馆的正式开放俨然成为城市的艺术大事件,即便是在疫情防控严格的预约限流之下,这个位于西海岸新区唐岛湾南岸、远离青岛市区的美术馆依然保持着日均过千的参观量,成为刷爆朋友圈的热门话题,接收着人们的集体注目。

在西海美术馆,参观者在12个相互连通又形态各异的展厅中兴奋穿梭,孩子们自由游走,如饥似渴地探索这个能够任由其天马行空、发挥想象力的新世界,或者安静地席地而坐,铺开纸笔,临摹最爱的某位大师的作品;本土艺术家也不约而同地体验并分享就近徜徉当代艺术前沿、与名家名作邂逅的快意;人们在艺术品商店的留言画簿上描摹欢乐的情绪,用绚丽的色彩和风景涂鸦传达热爱……从中,我们看得到城市本应具有的艺术气息和感染力的召唤,青岛人由来已久的艺术期待。

这是一座城市值得珍藏与铭记的美好,无论是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操刀的这处傍海而坐的国际化艺术生态社区的建筑艺术群落,还是集结了14位中外顶流艺术家作品的规模空前的首展《超越》,都确立了西海美术馆及其所在的西海艺术湾醒目的艺术地标属性。这里闪耀着夺目的城市之光——基于圈内人士的认同——这束光不仅照亮了青岛的艺术天空,亦辉映着半岛地区甚至整个中国北方的艺术场域,其体量、规模和开场的艺术表现力所释放的光亮,足以弥补南北艺术发展的差异。

西海美术馆首展《超越》现场。

这样一个历经十年打造的标注于城市未来图景中的“艺术城邦”,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艺术以及艺术地标之于城市的价值和意义。

永远不要低估这座城市的民众审美

西海美术馆正式开放前,记者采访青岛籍艺术家隋建国,在他为美术馆的超白玻璃盒子展厅量身定制的作品《云中花园/40个瞬间》前,这位见证了青岛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且从未停止创作脚步的雕塑家,将目光投向光影灵动的玻璃幕墙外的海湾,他说,在这里,他看到了一种敢于超越世界的态度,正因为这种态度的存在,他会更多地回到家乡。他透露在青岛的首个个人回顾展已经提上了筹备日程。

然而,一个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又定位于普通民众很难看懂的当代艺术的美术馆,是否能够赢得持续的关注和人气?面对记者的担忧,隋建国却讲了一段20多年前的往事。

上世纪90年代末,青岛五四广场建成,关于广场上的标志性雕塑,最终有四个方案入围待定,其中就包括“五月的风”,它也是四件创作中唯一的抽象雕塑。当时专家组的意见多倾向于此,而相关部门却有些犹豫:市民会不会看不懂,有抵触?作为专家组成员的隋建国却表示:要相信市民的艺术素养、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他提议将四个方案在栈桥回澜阁公示,广泛征求民意。结果,“五月的风”果然赢得了大多数民众的喜爱和认同,才有了今天人们首选打卡的青岛地标。“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了这座城市的民众审美!”

青岛人隋建国相信,对于新鲜事物的包容力与理解力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力量,它源于青岛历史上与外来文明对撞产生的文化融合,亦源于海边人骨子里那股子接纳无畏的劲头。只有勇于拥抱新生事物的混合生长,才具有最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这也正是艺术发展的本质。

城市需要一个怎样的艺术支点

历史上那次城市与艺术大规模交集事件,让青岛从全国城市中脱颖而出:东海路雕塑一条街上的前卫城雕,见证了城市空间拓展、构建大青岛格局的重要时间节点;而“五月的风”则影响了整个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创作走向。

艺术创造总是与城市的总体发展活力相伴而生,这绝非偶然,正是艺术本身的创造力属性使然。而当我们以艺术作为支点,它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撬动一座城市的潜在创造活力?

据说,听闻西海美术馆开馆的消息,诸多青岛走出去的艺术家都发出了相同的感喟:“终于来了!是时候了!”西海美术馆的开馆,已由必须成为一种必然。城市文化活跃性的缔造,人与人之间、城市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交流,正需要营造和拓展与城市发展相适宜的空间,而一个有体量、有丰富内容和品位的美术馆,促进发挥城市空间布局的价值和作用是明显的。

一座向国际化迈进的城市必然要拥有敢于超越当下所有空间范式的世界级创造来担当重要角色。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特聘专家孙捷告诉记者,美术馆早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化艺术收藏机构,它可以是城市的时尚地标,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交流平台,推动城市文化活跃、产业升级的驱动器。艺术拥有足够的实力去翘动一座城市的发展。

他举坐落在德国莱茵河畔的维特拉(vitra)设计博物馆的例子,这样一个设计主题园区,并没有局限于其特定的艺术领域,而是成为创意和设计资源转化、融合的场域,那里有一流的文化展览,也是配套齐全的度假旅游休闲区、欧洲设计对话的平台载体、培育创意设计人才的教育基地;他又提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皮亚诺操刀的上海艺术地标,上海双年展的所在地,这里不仅散发着与城市周围环境相融汇的艺术美感,更已成为艺术爱好者、艺术家、专业设计人才以及商业大牌聚集交流的场域……以艺术触发城市空间,释放影响力和辐射力,于不同维度发挥城市资源与能量转换器的作用,这或许才是城市所亟需的艺术支点,也是城市艺术生态得以持续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

更大的空间与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之于城市的发展,需要视野和格局。而西海美术馆和它所在的艺术湾区的存在,给予了城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这里是否可以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是否可以成为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等不同艺术门类集结、对接本土教育资源的基地?它是否能够成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新的区域引擎?又是否能够担当起解决企业设计研发瓶颈的优质创意资源转化地?

未来的美术馆存在着持续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也带给城市更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在孙捷看来,国家战略背景之下的青岛,是典型的活跃型文化城市,亟须像美术馆这样的活跃型文化项目的推动与激发。而艺术支点的规模效应正在西海岸发生。在这里,西海美术馆所在的西海艺术湾,与之毗邻的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以及同一湾区内的梅纽因音乐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紧邻校区,还有一处高端音乐艺术中心,共同重组与完善青岛的艺术海岸线。

似乎很难再找出一座城市,像青岛这样,拥有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艺术发展前景,或许正是其自带的艺术基因决定了这一艺术创造的必然性。而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只要一直推进,找到自己的定位,城市的艺术未来可期。(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文 王雷/图)

责任编辑:孙丽荣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