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报快评|“双减”首个学期值得期待

教育部近日出台的一系列新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这些政策密集出台,为“双减”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客观而言,此次推出的新政很多并不“新”,而是换了提法,或是对此前政策的重申和强调。比如,早在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时,就已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班”。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往往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被化解。但这一次与以往明显不同,人们看到了教育部门推行“双减”政策的决心,接下来要动真格了。

毋庸置疑,“双减”政策是合乎民心民意的,而“双减”实施后的首个学期也非常值得期待。在“双减”文件下发后的一个多月以来,相关部门将督导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无论是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查处,还是学校课后服务的开展,都让家长感受到了新气象。人们期待这个新学期能让过重的学生课业负担减下来,让孩子松一口气,身心健康得到更好发展;期待真正能缓解家庭焦虑、减轻家庭负担、减少家庭教育成本支出。

需要看到,确保“双减”政策落地,不能只做“减法”,特别是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双减”不是一放了之,不能搞“大撒把”。学校要加强教育主阵地功能,更好地把担子挑起来,增加教育服务,如此才能减轻家庭负担。教师需要向课堂要质量,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教育常抓不懈,进而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课后服务时间,也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部提出的“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是一项补位政策。但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休息权及补助等合法权益,亟待完善相关细则,出台配套措施,这是探索课后服务的应有之义。一旦伤及教师积极性,政策落地就会有难度。

“双减”政策落地,也需要家长保持积极而从容的心态。无须讳言,不少家长目前心情很矛盾。一方面,他们当然希望孩子摆脱“内卷”,拥有快乐童年;但同时又担心孩子成绩下滑和“竞争力弱化”。结果真会如此吗?短期看,或许会是这样,但长远看,并非如此。在上海近日出台“双减”细则后,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杨振峰说,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要尊重规律,“当所有学生都刷题,不会提升分数,只会提升分数线。”这一“金句”在教师和家长中广泛流传。也许焦虑太久了、习惯“内卷”了,乍一放开会有些无所适从,但要认清大势。“双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好的,对家庭和社会也是好的。很多家长还可以从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来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让教育回归正轨,让学生、学校和家长各归其位,也是“双减”政策的一种初心。

开学季,正是推动“双减”政策从文件到实施的重要节点。按照中央部署,要在“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对照这一目标任务,各部门各学校都要有紧迫感、责任感,让整个社会的期待变成现实,这个新学期就应该看到新变化。(王学义)

责任编辑:孙丽荣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