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当孩子说“不想上学了”时,你怎么回应?|深层焦虑和看不到情感成为家长通病

01.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你认为很平常的一天,可孩子却莫名其妙地对你说:“妈(爸),我不想去上学了。”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回应他?

有人做了个实验,请不同国家的妈妈来回应这个话题:

美国妈妈说:去吧,孩子,那里会给你更多的知识。

英国妈妈说:去吧,孩子,争取属于你的那份荣耀。

加拿大妈妈说:去吧,孩子,去那里结识你的朋友与老师,开阔你的眼界。

中国妈妈说:为什么不想去,是不是老师不好?是不是同学欺负你了?是不是因为题太难了……

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家长给出了不同的回应。

这些回答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来讨论哪种回应会对孩子更好一些。

看得出来,外国的家长重在启发孩子的思想意识和内心世界,话语中充满了积极的鼓励,而中国家长的回答则体现了家长内心的担心,或者是说家长只停留在事情的本身上,没有真正考虑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02.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很多时候孩子说“不想上学”,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但他的情绪可能激活了家长内心深层的恐惧。

比方说一个孩子从学校回来,脸色不好看,一些家长可能会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脸色不对,就会觉得孩子在责怪自己,于是就会责怪孩子:“我们天天忙里忙外,供你吃、供你喝、供你上学,结果你还脸色不好看!”

家长们根本不知道,无论你怎么对待孩子,他都有正常的情绪波动,所以相当一部分家长,就是带着他小时候看着爸爸妈妈脸色长大的那个感觉去跟孩子相处。

很多中国家长为什么会在孩子说的事情上去做文章呢?

因为中国的家长确实很少在乎情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也很少对他们谈情感,然后他们就学着上一代的方式,在和孩子交流上落在了事情上。

比方一个孩子跟妈妈说,“妈妈,我要给你买个大花园”。家长可能就会说:“给我买个大花园,就你?算了吧。就凭你现在这个成绩,怎么可能!”

这位妈妈就是只看到了“孩子成绩不好,不可能实现他的承诺”这件事上,根本没有看到孩子发自心底的“热爱妈妈、想为妈妈付出”的美好情感。

但是,如果一个在乎情感的妈妈读懂了孩子的心思,就会说:“哦,谢谢你,妈妈知道你爱我,妈妈也相信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承诺。”

两种不同的回应,带给孩子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前者是被讽刺和挖苦,而后者则是满满的疼爱和鼓励。

03.

再来说回刚才的问题。

如果孩子放学回来说:“我真不想去学校了,我明天买个炸药包把给学校给炸了吧。”

看不到情感的妈妈会说:你怎么能有这种想法呢?你不知道炸学校是犯法的吗?老师和家长培养你这么多年,就把你培养成了这样一个人?

这种沟通就是在和孩子讨论对和错,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去跟孩子对话,这就可能看不到孩子真实的情感。

其实孩子只是今天太烦了、太气了,他说的要去炸学校只是在发泄情绪,并不会真的付诸行动。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让孩子先把坏情绪发泄出来,然后再来讨论事情。

聪明的妈妈不妨回应说:“学校让你这么不开心啊,炸药包是不是威力太大了,几个双响炮也可以吧?那个响声一定会把学校吓一跳。”

当你和孩子一起发泄完了情绪,你再来问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他可能就会愿意跟你讲了。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问题,我们就不难看出,中国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经常会踏入两个误区:一个是深层的焦虑和恐惧,还有一个就是看不到情感。(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李慧)

你的孩子跟过你说过“不想上学”的话吗?你是怎么回答他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有心事,找慧姐,慧姐会解小心结。(互动邮箱:zaobaoqingsu@126.com) 更多内容请关注“观海·倾诉”频道。

责任编辑:李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