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科技创新、民政事业、水资源配置……“十四五”,青岛在这些领域有这些规划

助力青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青岛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青岛市“十四五”水资源配置发展规划》

科技创新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 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5%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在7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规划》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战略科技力量更加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创新活力有效释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取得明显突破,打造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到2025年,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高新技术企业达8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5%。

自然资源部日前公布名单,青岛再添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图为此次上榜的滨海地质实验室。

围绕突出企业主体、强化科技赋能、锚定未来发展、深化开放合作等四个方面,《规划》提出坚持“四个面向”,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三城一廊”——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聚焦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海洋信息等重点领域,推动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取得突破,打造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持续转化一批海洋科技成果。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造创新城。聚焦海洋经济、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产业,以及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建设国家重要的未来产业城。聚焦前沿技术与生产、消费等应用场景融合发展,汇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开展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系统性创新的高水平人才,加速孵化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建设全国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以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为主要载体,强化科教产资源集聚融合,把分布在鳌山湾、胶州湾、灵山湾等湾区的科创资源集聚区“串珠成链、联合融通”,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要素高效配置,打造创新高峰和人才高地,成为创建济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要承载区。

为实现目标,《规划》提出围绕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级,针对性开展“十大科技创新行动”——

海洋科技创新行动将聚焦海洋重点细分领域,招引培育涉海科技企业、科技项目,争取三年培育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

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将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全链条、一体化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将以上市高企为统领,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将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梯队,争取到“十四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万家,上市高企超50家。

未来产业培育行动将设立未来产业培育专项,聚焦类脑智能、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加强突破性和颠覆性技术研发。

科技惠民示范行动将强化科技赋能数字城市等重点领域,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创新创业菁英集聚行动将实行“按薪定才”“以赛选才”“以绩推才”等市场化方式评定人才,提高人才与产业发展匹配度,推进外国人来青管理工作试点。

科技与金融融合行动将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将依托半岛科创联盟等平台深化产学研对接,鼓励高校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建设独立法人技术转移转化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孵化器提升行动将持续引进更多“自带流量”的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加速导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研发、基金、概念验证、中试平台等要素,为科技产业培育创造良好生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民政事业

力争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筹 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10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7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系统谋划了今后五年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领域改革创新,推动民政体制机制更有活力、管理举措更加规范科学、民政设施及服务网络更加方便可及,努力开创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据介绍,《规划》编制始终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始终,始终坚持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全面深入,始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实行开门编制规划的方针,始终坚持战略思维和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科学制定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高所提目标的可行性、所列举措的可操作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协同性,找准民政事业发展的着力点,努力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提升治理效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战略任务中体现民政担当,贡献民政智慧。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国际大都市定位相适应的现代民政工作体系,系统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社区治理、社会工作、社会事务、公益慈善等各项民政业务,全面形成以高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平台、以增强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活力为载体、以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主力、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民政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高青岛民政工作全省首位度、全国影响力。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同时,围绕“健全现代化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普惠型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儿童福利与保护体系、完善残疾人福利服务制度、打造现代慈善创新典范、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元化社会工作服务供给新机制、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和夯实民政事业发展基础”十大领域,设置了50项具体任务、7个重大项目及30项发展指标。

在困难群众救助方面,《规划》提出,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低保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全市低保标准城乡统筹。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关爱保护服务,到“十四五”末困境儿童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稳步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建成1所精神卫生康复机构。

在养老服务方面,《规划》提出,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到“十四五”末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数的比例不低于70%。健全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智慧养老平台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到“十四五”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家庭养老床位达到2万张。

今年6月,青岛首次组织养老护理员自主评价,并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在城乡社区治理方面,《规划》提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时关于城乡社区治理“三放两化”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四社联动”机制,提升“青岛社区供需服务大集”社区服务品牌,在城市社区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规划》提出,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支持培养一批公信力强、功能完备、运作规范、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行业协会商会,到“十四五”末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达到10-12个。(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水资源配置

重点实施一批水库水网工程建设 年供水量拟达18.1亿立方米以上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7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水资源配置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我市将依托全省大水网建设,加大客水调引力度,加快调蓄工程和非常规水工程建设,加强市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市域水资源配置工程网体系。同时加紧谋划一批重大水务项目,稳步提高全市水资源应急和储备保障能力,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市共调引客水2.37亿立方米,使用客水约1.70亿立方米。图为棘洪滩水库。

《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青岛市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配置能力、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客水供水量增加,海水淡化和再生水处理能力、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建成以地下水和海水淡化水为主的应急备用水源。完善“南北贯通、东西互配、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全市配置网工程,提高全市水资源保障程度和应急供水能力。适当压减当地水资源利用量,促进河湖生态逐步修复。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量和强度双控。利用智慧水务平台,提升全市水资源监管能力水平。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对规划年需水量进行了合理预测和分析。2025年正常年份全市总需水量14.48亿立方米,特枯年份全市总需水量16.57亿立方米。其中城市需水量9.45亿立方米。

统筹当地水、客水与非常规水,谋划全市水资源保障体系。借力山东省水网建设,通过骨干水源、输配水工程建设,形成双渠输送、双库调蓄、多路辐射的外调水主干供水水网,与市、区(市)当地水网并网,打造我市南北贯通、东西互配、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依据水资源配置原则,提出全市水资源配置方案。依据现状水资源量及分布情况,以区市为单元,分别对基准年、规划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供需水进行平衡分析,结合我市水资源禀赋条件,统筹了当地水与外调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城市与农业用水,近期与远期发展用水,并对重点功能区进行了供水水源保障分析,提出了全市水资源配置方案。

明确了主要建设任务、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方案。“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调蓄水库工程建设3项、水资源配置工程网6项、本地水源联通工程1项、海水淡化工程6项、再生水利用工程9项。规划估算总投资201.83亿元,资金筹措按照分级负担、分类筹措的原则,通过财政和社会投资等多渠道筹集。

青岛作为中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86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5%。针对如何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贺如泓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重点规划了四方面的建设工程和措施:新建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配套调蓄水库,适时开展宋化泉水库扩容工程和尹府水库应急调蓄工程,增加水源调蓄、水资源供给能力。规划实施黄同水库-尹府水库联合调度等原水水网工程,实施黄水东调承接工程青岛输水管线(续建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配套调蓄水库等四条输配水管线工程,胶州南部东西供水大动脉工程等水资源配置网联网工程,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加大非常规水利用,规划实施海水淡化工程,到“十四五”末,青岛市海水淡化装机规模每天达到52.5万吨;结合污水处理厂提质建设,推进再生水利用,全市再生水处理工程总规模每天达到121万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加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建设,结合全市“智慧水务”系统建设,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全市水资源监管能力和水平。

预计到2025年,正常年份全市可供水量达到18.1亿立方米以上,特枯年份全市可供水量达到14.6亿立方米以上,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安全保障体系,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青岛日报2021年9月8日3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