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的出众“气质”是如何炼成的?9月3日,《大众日报》要闻版以《空气质量监管,看“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为题,对威海市精心呵护、科学管控空气质量的创新举措进行了重点报道。
“不锻炼,都对不起咱威海这么好的空气。”78岁的邹积秋把自己活成了“老顽童”,跑步、游泳等运动样样拿手。
开口闭口“咱威海”的邹积秋,是来自长春市的一名退休教师,多年前在一次旅游中与威海“一见钟情”,索性搬到了威海定居。“全国各地没少去,最喜欢的还是威海,有山有海,空气清新。”
“十三五”期间,威海的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去年,威海空气质量9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气质”出众的背后,是威海对城市空气的精心呵护、科学管控。
碧海赋予了威海“高颜值”,蓝天赋予了威海出众的“气质”。图为9月2日清晨,威海荣成滨海公园海域出现壮美平流海雾奇观。
9月2日下午,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四级主任科员刘东伟正在起草新一期的扬尘整治航空巡查方案。“我们与公安的警务航空大队合作,派无人机对威海市区、文登区,乃至南海新区的施工工地、裸露土地等地进行巡查,每季度一到两次。”刘东伟说,“这种空中视角的巡查,准确率和效率更高。我们也在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对航空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
监控空气质量,不只有“天上飞的”,还有“地上跑的”。在威海市生态环境督查指挥中心,物联网移动车载大气监测平台正显示着一个个带有数字的绿色图标,一个图标代表一台移动监测设备,数字是它实时监测到的空气质量指数。“我们在63辆公交车、20辆出租车上搭载了监测设备,设备每5秒将所在区域的实时监测数据上传到平台。”工作人员解释,今后还将再增设67台车载空气监测设备,覆盖城区全部公交线路。
把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搭载在遍布城区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上,弥补了空气监测固定站的监测盲区,监测面积更大。根据监测数据,平台实时更新绘制全市道路污染云图,计算全市颗粒物污染云图,从而筛查出大气污染热点网格。这种动态实时监测道路空气质量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空气治理的精准化和精细化程度。
加强监管不只有科技助力,还有体制机制的加持。2019年,威海市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驻区专项督查工作制度》,从发改、工信、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抽调8名处级干部担任督查专员,各辅以两名环境执法人员组成8个市级督查组,分别负责督查1个区(市、高新区、开发区)。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清单,逐个问题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存在的问题立查立改,实行销号管理。
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美丽山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我省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分别改善37.0%和14.2个百分点,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均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