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读书达人秀|姚法臣:闭户遍读家藏书

开栏的话:


美国藏书家爱德华·纽顿在《聚书的乐趣》里说:“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东西。仅次于人的,是一本书,它使人抓住秘密的核心。 ”读书,充满着神奇的想象与难以言喻的芬芳,令一个个普通的品读时刻变成了“嚼着玫瑰花瓣的夜晚”。 《青岛早报》悦读周刊今起推出“爱读I Do”读书达人秀栏目,推介身边的读书人,借他们的阅读智慧开启心智,领读生活。 “爱读I DO”读书达人秀也是青岛市2021年全民阅读活动之一,由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青岛报业传媒集团主办,青岛早报承办。


/ 达人档案 /


姚法臣,非职业读书人。曾做过教师、公务员、电视台记者、编导,作品散见于 《译林书评》、《青岛文学》、《开卷》等,随笔作品曾入选 《2020中国随笔年选》《问津文库》。


上个周末的风雨交加却无碍青岛市图书馆内的读书热情,作为青岛市图书馆 “乐响阅读”仲夏阅读季的讲座嘉宾之一,姚法臣应邀开讲《读书与生活》专题讲座,他在自我介绍中极为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一个读书人,但却将读书读出了名堂:以书会友,不论是徜徉于文字世界的惬意感染力,亦或是方法论的解读,皆有裨益。


“读书,心胸和眼界要开阔,不必去排斥,更不能自己禁锢在一个小圈圈里,应作如是观。 ”


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姚法臣自认是一个游离在“主流”之外的彻底的“荒野派”,“所谓‘荒野’,任其自生,也任其自灭,完全是自愿的、自主的、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行为。 ”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源自他“非常原始和愚陋的想法”:“世上有那么多好书,里面充满人生故事和生命的智慧,它就摆在那里,不读岂不是太吃亏、太傻了! ”姚法臣提及,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作为读书人而生活》的演讲中曾经说过,他大学毕业后,持续将近五十年,每三年选择一位诗人、小说家或思想家,每天下午持续阅读这位作者的作品,也就是说,他这五十年只读了十七个作家或者思想家的书,这是敲骨吸髓式的读书法。 “他是从研究写小说的角度,我是从欣赏、‘悦’读的角度来读的,目的不同,方法就不同。这涉及阅读的一个重要问题:专还是博。而我秉持的观点是为读书而读书、为热爱而读书。 ”


姚法臣坦言,“闭户遍读家藏书”是他的最大心愿。但并不是每一本经典都适合我们每一个人。读者与书籍之间的关系,好比是恋爱而非婚姻,恋爱是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婚姻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对不喜欢的书籍,哪怕它再有名,我们也可以毫不留情地抛弃它,没有什么可丢人的。 “我举个例子,美国大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影响非常广泛,我国当代很多作家包括莫言、苏童、马原、贾平凹、张承志、刘震云等都深受福克纳的影响,但我读了三次都没有读进去,后来干脆放弃,放弃《喧哗与骚动》,就意味着放弃福克纳这个人。 ”


也有一些领域,是可以尝试着去突破,比如戏剧。姚法臣坦言,一般情况下我们读小说、读杂著比较多,很少会涉猎戏剧。但如果读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等,可能就会喜欢上戏剧。再如宗教典籍,我们不一定要去信仰,但不妨碍我们去看看,如《古兰经》《新旧约全书》《金刚经》《心经》《坛经》……它要传教、要布道、要流传,这些宗教典籍必然深藏着哲理、必然在文字上很讲究,我们就当作文学书籍来读,读着读着可能就有意外收获。


“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但我们要善于克服这个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原乡。 ”


当下理想的阅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姚法臣看来,总要读几部压箱底的大书,他认为,阅读要有点挑战的精神,只有挑战自己的阅读,才是深刻而纯粹的阅读。比如法国作家奈瓦尔的小说《西尔薇娅》,意大利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安伯托·艾柯在《悠悠小说林》里说“《西尔薇娅》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书籍”;还有吉尔吉斯斯坦大作家艾特玛托夫的 《查密莉雅》,这本书曾被著名的法国作家阿拉贡称为 “世界上最优美的爱情故事”,著名作家张承志读后恨不得倒背如流;此外,还有英国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的《花园茶会》、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等。姚法臣说,读过这些书,并不会让你立马变得了不起,但是读过之后,你就有了亲近世界最顶尖文学大师的体验,“我们跟大师们在一起,看他们的书,在心里与他们对话,我们也会在精神上变得崇高与富有。 ”


尼采曾经说过:“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 ”生命本能是什么?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好,也都有它的坏。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物质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大改善,但也不能否认,整个社会精神粗鄙化日趋严重。正如北岛所言,“在一个娱乐与消费的时代,一个媒体掌控话语权的时代,一个体制与金钱合谋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巨大的迷失,这甚至也是整个社会的迷失。 ”如何克服?在姚法臣看来,不过“读书”二字。 “前段时间电视媒体一直跟踪报道云南野生大象返乡的新闻,引起社会关注,我倒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会隐喻,野生大象凭着与生俱来的本能都在寻找自己的家园,难道我们还不如几头大象?我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原乡,来安顿自己浮躁的灵魂。 ”


当下是一个“伪读书”的社会,真正沉下心来读书的人不多。作为读者,我们需要锻炼沉潜的功夫,克服时代“影响的焦虑”,“我看过一组数据,我国网民平均每天的刷屏时间为3.85小时,乌七八糟的讯息把脑子塞得满满的,这也是人们普遍焦虑的原因。 ”姚法臣指出,未来社会必然将越来越技术化、物质化,技术和物质,像两道绳索捆绑着我们,压榨我们的精神空间,有多物质,就有多空洞。 “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缺少阅读或者跟阅读相关的艺术和精神领域的活动,我们每个人实质上只活了一半,就是只活了肉体的、属于物质的那部分,而精神的、艺术的或者其他美的那一部分,则是缺失的。 ”


/ 特别推荐 /


面对着汗牛充栋的书籍,如何选书、读书,姚法臣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谈到读书与生活,我只介绍三本书,看看他人是怎么生活的,对我们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具有启发意义,如果我们的生活记录下来可能也是一本完美的书。 ”


一本是艾萨克·沃尔顿的《钓客清话》,它是一部关于垂钓的书,但它又是一部纯粹的文学经典。英国著名学者、翻译家安德鲁·朗在导言里说:“读 《钓客清话》,书签当取花、驴蹄草、贝母草和黄蝴蝶花瓣,双美辐辏,才可逗起我们的满足心,并把那门徒的话,悄声送进我们耳朵里:习静。”


二是梭罗的 《瓦尔登湖》,回归简朴生活、回归自然的典范。推荐徐迟先生翻译的版本。


第三本则是捷克大作家赫拉巴尔(1914—1997)的作品,包括自传体三部曲《婚宴》《新生活》《林中小屋》《过于喧嚣的孤独》《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底层的珍珠》等。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赫拉巴尔是一位法学博士,但他没有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最终成为一名废纸收购站的打包工,从臭烘烘的废纸堆里拣出一册珍贵的书籍,是他最高兴的事。赫拉巴尔曾说过:“最大的英雄是那些每天上班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是那些在社会的垃圾堆上而没有掉进混乱与惊慌的人;是意识到失败就是胜利的开始的人! ”


对于小孩子的阅读文本,姚法臣则推荐EB·怀特《夏洛的网》和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 《彼得·潘》。(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李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