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果二代”掀起烟台苹果营销变革,力推中国果业第一品牌搭载电商“快车”

2020-09-12 11:03 烟台日报  

3家店铺,3个“1万+”,包揽“拼多多”苹果畅销店铺前3名,这是几个烟台“果二代”昨天的成绩。一批被父辈带入苹果销售圈子的烟台“果二代”,“后浪”推“前浪”,用流量连通果园与餐桌,掀起一场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烟台苹果的营销变革。

在烟台全市12.89万个电商平台注册店铺中,“烟台栖霞农场”充满传奇色彩:宋振乾和女友刘爽用11个月创下1000万元利润。

两年前,宋振乾要在线上卖苹果,父亲宋金嘎把他赶出家门;两年后,宋振乾日销苹果十多万斤,出口苹果20年的宋金嘎服了气:“比我一周的量还高。”父辈们曾经穿过冰天雪地,到处跑市场、找销路的场景,宋振乾再也感受不到。他只要轻点指尖,就能完成千里之外的订单。如今,这家店铺已成为平台的头部商家,即便疫情最严重时,月销售也有百万斤。

于本诚的“诚达佳园水果生鲜旗舰店”同样励志。2019年8月,俄罗斯因故暂停进口中国梨果类和核果类作物,让于家150万斤太婆梨积压在冷库。父亲于基东跟水果打了半辈子交道,也一筹莫展。转战电商平台寻求自救,于本诚开始了艰难的摸索,直播选果、个性化定制、加印食用指南……到今年4月,店铺卖掉了250万斤太婆梨,不仅清空了自家库存,还帮村民解了燃眉之急。父子俩达成共识:“将来肯定是‘两条腿走路’。电商肯定得干,外贸上也准备借鉴电商模式,压缩利润,加快回款,降低风险。”

在缺少国内销售渠道的情况下,平台之变,为苹果外贸企业打开内销“通道”,帮助企业充分挖掘内需,实现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

数据印证了这一转变:今年一季度,仅拼多多平台,烟台苹果、梨等特色农产品外贸转内销店铺就同比增长180%;2月至8月,烟台农产品外贸转内销的“10万+”店铺增加210%。

这些明显的趋势变化,牵动着整个产业链的走向。供应链上,开始出现从“种什么卖什么”向“需要什么种什么”的转变。

3家包材厂同时供货,数百名工人昼夜打包,十辆货车来回运输……于凯的店铺曾用22天斩获平台多项销售冠军,预计今年苹果周期能卖1亿斤。“红富士”是主力产品,但新品种“维纳斯”复购率更高。“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会传导给果农。中长期看,会引导果农主动伐老种新。”于凯说。

随着“后浪”的发力,今年以来,烟台苹果线上销售36.48万吨,同比增长24%。一场烟台苹果销售格局的变革正在酝酿。(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摄影报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