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在上海也能享受青岛人才“礼遇”!青岛在上海建了个“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2021-09-24 17:35 青报观象山  

9月24日,青岛—上海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青沪智谷”)和青岛民营中小企业驻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松江正式揭牌。这是自去年6月“学上海”以来青沪合作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何谓“青沪智谷”?简言之,就是在上海松江搭建一个空间载体,上海的企业、人才可以不用到青岛来,但只要在这个载体平台为青岛“有贡献”“创效益”,就可以享受符合青岛人才政策的所有待遇,且与本人在上海享受的人才待遇不冲突,叠加享受!

未必“为我所有”,但能“为我所用”。人才赋能,是青岛市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的一项重点工作,搭建“青沪智谷”也成为青岛创新人才政策、搭建引才平台、优化人才环境的又一项生动实践。

一座城市能不能源源不断吸引各类人才,是展示这个城市的活力所在。深知“人才”重要性的青岛,不仅历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而且善于在人才流向等问题上“洞察先机、抢夺先机”。上海与青岛,一个浦江之畔、一个黄海之滨,一南一北,是两座站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上海具有强大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全球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青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有着巨大的人才需求和广阔的人才发展空间。在面临超强资源配置能力的上海人才溢出时,“青沪智谷”的启动,创新性地为青岛和上海这两座城市的人才交流、学习和合作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标志着青岛在人才吸引的能级和开放度上有了全新的起点。

1、如何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

待得住、留得下

人才是一个城市最大的动能,人的流向决定城市走向,人才品质决定城市品质。当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已成为各城市推动发展、实现赶超的重要举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青岛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中,首要的就是广聚八方英才,激活城市发展澎湃动能。

近年来,围绕吸引集聚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青岛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比如,出台“青创十条”,汇聚天下英才来青创新创业;遵循市场规律,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留用新机制;聚焦产业发展,建立以产引才、以产促才、产才融合的新格局;举办“青才实训营”,吸引在校生走进青岛企业实习实训,等等。

这些政策举措推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各类人才也用实际行动给青岛投下了信任票。青岛市已经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并在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毕业生首选城市、18—35岁年轻人心中5个美好生活城市等各大榜单中位于前列。青岛这座青春之岛、创业城市、城市中的“独角兽”,正在成为各类人才集聚的高地。

但与上海等先进城市比,青岛在科研水平领先度、产业链条完备度、成果转化活跃度、人才生态成熟度以及生活环境舒适度等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高层次人才引不进、待不住、留不下的问题仍然是“青岛之痛”。特别是对于追求高质量发展、锻造核心竞争力的青岛企业,更是“求贤若渴”!

当前,瞄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青岛正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论业绩,其中,人才是重要支撑。青岛正在建立一种更为扎实的紧迫感,甚至在人才领域保持一种危机感。而这,恰恰成为这座城市得以突破自我、持续跃升的内在动力。

基于此,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锚定“人才赋能”实训主线,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做好“借力上海”和“接力青岛”两篇文章。充分挖掘上海高层次人才集聚、掌握尖端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较多的优势,依托海尔等头部企业在沪现有空间资源,推动建设了“青沪智谷”,使之成为上海人才智力、科研成果、优质项目向青岛输出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更好促进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2、“异地聚才”的探索,

只有种好梧桐树,才有凤来栖

城市,因人才更具活力,因优秀人才集聚更具竞争力。但“异地聚才”的探索与实践,道阻且长,只有种好梧桐树,才有凤来栖。

这里是一片具有无限想象力的空间。“青沪智谷”先行启动区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海尔智谷园区内,其功能定位是青岛在上海的“人才飞地”。这里位于G60科创走廊,是国家战略新起点;松江为“五大新城”之一,是上海发展新聚焦;而海尔智谷,卡奥斯获评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连续两年位居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荐目录首位,连续三年入选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荐目录,是松江新城新动力。

这里有全力厚植创新创业沃土所需的“阳光雨露”。对于入驻“青沪智谷”的企业,可享受以下政策支持:

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补贴。建成的科技孵化器,可申报青岛市创业类离岸基地,对入选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并对导入青岛加速孵化的产业项目,按照落地项目前三年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的10%给予奖励;入驻科研集聚区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申报青岛市创新类离岸基地,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政策。入驻“青沪智谷”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申报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上海为主的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重点招收上海高校博士)。对申报成功的,在招收首名博士后入基地后,给予设基地单位20万元基地建设资助,每年至少招收1名博士后入基地并开题的给予2万元基地科研资助;每名博士后入基地且承担的研究项目开题后,经评审可享受5万元应用研究项目资助,对在基地的博士后(不含在职人员)给予每年6万元的生活及住房补贴,出基地来青工作的博士后给予25万元安家费。

人才工程。“青沪智谷”聘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视同青岛市人才,可申报青岛市各类人才工程,并积极推荐申报省级人才工程。

高层次人才“同城待遇”。对入驻“青沪智谷”的企业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工作在上海、贡献在青岛的年薪80万以上及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发放“青岛菁英卡”(持卡可享受与青岛本地高层次人才同等的便利化服务)。

青年人才实习享“同城待遇”。在“青沪智谷”等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实习实训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硕博每人每月3000元实习补贴,连发3个月,政策覆盖面将拓展到“双一流”高校的本科毕业生。

“人才、企业是种子,城市是土壤,营商环境、政策供给、政府服务等就是‘阳光雨露’。一座城市是否有创新创业的‘沃土’,又能否拥有‘参天大树’,很大程度上就看‘阳光雨露的水平’。”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秘书长、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殷连刚说:“作为青沪交流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我们实训队立志要做更多‘浇水施肥’的事,提供更好的机遇、条件、平台和环境,让‘存量’的创新创业者可以在‘青沪智谷’扎根,并吸引更多近悦远来的‘增量’。”

3、让青岛更精彩、

让企业更添彩、让人生更出彩

参加“青沪智谷”启用仪式的,“主角”是高校人才、企业家代表。这是青岛对人才、企业的一个承诺:尊重创意创新,成全创意创新,广邀“名角”,人才、企业家写好“剧本”,政府当好“场务”。

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G60俄罗斯院士工作站、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自在资本产业投资集团、数壤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新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青沪智谷”,正式成为青岛的城市发展“合伙人”。同时,借力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教人才集中的人才资源优势,加强与上海高校对接联系,启动“青才实训营”走进上海系列活动,现场为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联络站授牌,期待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深化合作,实现青沪双赢。

服务企业、服务人才就是服务青岛发展。对入驻“青沪智谷”的企业家和人才,青岛还提供了最大诚意、最好资源、最优服务。推出“青岛菁英卡”,通过平台化、数字化的方式,实现人才服务一码通办、一次办好。

从黄海之滨到黄浦江畔,以专业实训为纽带和桥梁,在过去的一年里,两地友谊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从去年7月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交流与合作对接会、11月青岛市与上海自贸区企业合作对接交流会,12月上海市青岛商会成立大会,到今年1月青沪企业家联谊会、5月“上海企业家青岛行”及上海“青岛城市客厅”开厅,再到今日“青沪智谷”正式揭牌,青沪两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合作的能级也不断提升。

青沪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青岛、上海两地人才资源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赢未来,可谓恰逢其时。卡奥斯作为青岛-上海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首批代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也有信心持续发挥‘头雁效应’,敢为人先、勇于担当。”

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青岛商会会长陈鹏说:“一年多时间,青沪合作硕果频仍,这两座气质相似的城市,还有继续深化合作的现实基础。商会也将一如既往发挥桥梁作用,让高层次人才近距离了解青岛企业,共同促进两地人才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互融互通,实现高层次人才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企业和人才。 相信,通过“青沪智谷”架起的桥梁,一定会有更多天下英才选择与青岛一同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让青岛更精彩、让企业更添彩、让人生更出彩。

作者 | 胡相洋    编辑 | 长亭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