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不断推动赴上海专业实训走深走实,做好“接上海”“接青岛”两篇文章

接续前三批362名专业实训干部,9月26日,第四批151名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顺利返青,完成了牵手上海、学习上海、融入上海的“第四棒”

不断推动赴上海专业实训走深走实 做好“接上海”“接青岛”两篇文章

青岛日报2021年9月27日6版、7版

接续前三批362名专业实训干部,9月26日,第四批151名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顺利返青,完成牵手上海、学习上海、融入上海的“第四棒”。这是自去年6月28日第一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拓荒”后,市委“全面对接上海”精神一以贯之的延续。

一座城市能级的跃升,背后必然是现代服务业的突破提升。

同样为百余天时间,依旧聚焦现代服务业,第四批151名专业实训干部在继承和学习前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打法,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人才赋能、数字赋能两大主线,对标先进找差距,检视自身补不足,通过探索建立“青沪智谷”,努力做好“接上海”“接青岛”两篇文章。同时,围绕专业实训一周年时间节点,聚焦培养干部、提升素质这个核心,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还着力在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课题攻关、项目协同、青沪连线、反向学习等机制,引导实训队员学思结合、深度体悟,推动专业实训走深走实、提档升级。

一棒接一棒,一批接一批。专业实训干部愈发深刻认识到各实训单位都是代表现代服务业高水平发展的“富矿”,有的实训干部甚至将一些优秀企业家比作“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前行的路”,学习他们的专业素养、敬业态度、契约精神以及捕捉商机的能力、构思项目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并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实训有终点,学习无止境。第四批151名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表示,下一步要做的,是始终保持实训时的劲头,将把专业实训所思所学与自身岗位特点相结合,在更大的坐标、更宽的视野中审视自己,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干出新气象;将发挥“火种”作用,影响带动身边人,打破思维定势、跳出舒适区,点燃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活力;将继续夯实青沪合作的“桥梁”,利用既熟悉青岛又熟悉上海,既懂政府又懂企业的优势,积极为两地合作牵线搭桥,力促项目落地、见效、做实,继续写好专业实训“后半篇文章”。

党建引领——

激活专业实训精气神“动力源”

6月27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集中开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151名专业实训干部通过参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并在华东政法大学礼堂举行文艺微党课展演,向党致敬、向党献礼。

专业实训干部集体参观中共二大会址。

百年党史,是永葆初心使命“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是全体党员终身的必修课。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成长的见证者,城市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为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沉浸式体悟实训的“压舱石”、激发专业实训精气神的“动力源”,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紧抓在上海实训的机遇,在过去的100天时间内,将“学”“寻”“悟”相结合,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努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突出党建统领,把牢实训导向。实训期间,临时党总支开办为期5天的专题学习班集中“领学”,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这一主题,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把握学习内容的贯通性、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确保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同时,利用实训单位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以及实训队“青沪学堂”两个平台进行“问学”,有序组织学员进行思想再教育,营造学党史、知党史、铭党史的浓厚氛围,以筑牢信仰基石,汲取前进动力。

专业实训干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作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为深挖上海红色资源吸引人、鼓舞人、感召人的精神力量,让组织生活“活”起来,让党课值得“回味”,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还以沉浸式、融入式“情景党课”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访学”活动。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周公馆等地,均留下实训干部的学习足迹。专业实训干部用行走的汗水感受红色城市凝聚的温度,用行走的脚步丈量人民城市发展的道路,在“情动”到“理通”,“行往”到“心往”过程中,实现了党性的淬炼升华。

思想方法支配专业实训工作、行为模式。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总支在坚持以党建统领实训工作的同时,还以“三述”为抓手,注重抓思想、抓融合、抓管理、抓引导,不断丰富党建形式和载体,提炼实训经验、固化实训成果,明确发展路径、凝聚发展共识,充分激发了队员活力,点燃了激情。

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殷连刚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通过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让专业实训干部更加深刻地了解党的信念与坚守,进一步夯实了思想之基,提振了精神状态,强化了作风转变,也使得专业实训路径更加明晰。胜利之路没有捷径,唯有不忘‘初心’,矢志不移地奋斗,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担当底色。”

机制创新——

推动专业实训走深走实、提档升级

选派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这是青岛市委贯彻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20年6月开始,已连续选派了4批次513名干部,走进上海市大型企业、中介机构和知名高校进行专业实训。第四批实训队适逢专业实训一周年,着力在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上下功夫。协同、高效的管理机制,产生了增进青沪交流、增加合作机会、增强队内融合的乘数效应,推动了专业实训走深走实、提档升级。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每个沉浸在上海头部企业的专业实训干部,都是一个信息集合体。围绕打通信息渠道、放大实训效应,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创建钉钉“沪”动云平台,组织每个队员把实训单位、走访参观、高端讲座等信息及时发布到云平台进行共享;创设内部交流刊物《青沪采风》,通过信息刊载方式促进交流共享。此外,围绕“我来上海学什么、我为企业干什么、我为青岛做什么”,专业实训干部还进行了专题“三述”,既锻炼了学思践悟能力,又放大了专业实训成效。

建立健全课题攻关机制。围绕强化专业实训干部问题导向,提升专业实训层次,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建立了课题攻关机制,以专项课题为抓手,引导实训干部结合岗位职责,深入思考“青岛短板”,用心解码“上海逻辑”,努力探寻“发展之道”。其间,围绕“人才赋能”“数字赋能”“城市更新”等主题,实训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或委员牵头,组织队员带着课题深度体悟上海法治意识、市场逻辑和开放胸襟,在学思践悟中提升了“三化一型”素质能力。

建立健全项目协同机制。围绕链接资源、服务发展,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建立揭榜挂帅、协同作战机制,从项目的前期对接到中端链接再到后续落地,组织队员成立专项工作组,以最专业、最高效的服务促进难题攻关、项目落地。在服务发展的同时,借助项目协同机制,把所有队员凝聚了起来,人人都可发起项目、人人都可参与项目、人人都可在过程中提升。实训期间,共发起重大项目百余项,其中10多个项目已顺利落地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专业实训干部在上海交通大学参观学习。

建立健全“青沪连线”机制。围绕做好“接青岛”和“接上海”两篇文章,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推出“视频连线”,组织实训队员把在沪所学所思所悟,通过新媒体第一时间传回青岛,实现少数人实训多数人受益的效果。同时,还开展“培训连线”,围绕数字赋能等领域,邀请上海有关专家对实训队员进行培训,并同步连线青岛市发改、工信、城管等部门有关人员,实现高端资源“青沪共享”。

建立健全反向学习机制。随着专业实训走深、走实,一些实训单位提出反向学习诉求,邀请实训队员讲授党的建设、公务员管理、政府决策等知识,借助实训队员了解掌握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机理,以便更加透彻把握国家政策和发展趋势。提出反向学习诉求的企业,既有像普洛斯这样的外资企业,也有像妙文国际这样的民营企业,作为一种互学互鉴新模式,推动了专业实训跨入新阶段。

专业实训干部参观上海工匠馆。

人才赋能——

探索“异地聚才、借力发展”新路子

实训期间,专业实训队发现青岛一些头部企业自发在沪设立研发或科创中心的情况,侧面反映了青岛企业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渴望。百天实训,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从人才需求侧角度出发,聚焦“人才赋能”,主动谋划研究,积极与海尔、歌尔、蔚蓝生物等头部企业联系对接,探索通过政策引领、资源集成优势,打造创新人才聚集区,着力做好招才引智文章,通过打造“青沪智谷”,探索出一条“异地聚才、借力发展”的新路子。

“与上海等先进城市比,青岛在科研水平领先度、产业链条完备度、成果转化活跃度、人才生态成熟度以及生活环境舒适度等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高层次人才引不进、待不住、留不下的问题仍然是‘青岛之痛’。而高层次人才集聚、掌握尖端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较多,恰恰是上海的发展优势之一,可以为青岛提供很好的助力。” 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秘书长、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殷连刚说。

基于此,专业实训队以前沿理念和最新视角来提升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打破常规思路,转换路数打法,依托总面积3.2万平方米的青岛—上海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青沪智谷”)先行启动区,通过聚才观念、政策运用、场景复制“三个突破”,建设科创中心、孵化中心、人才中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平台,实现项目孵化在沪、产业化在青,研发在沪、生产在青,推动两地双向赋能、合作共赢。

9月24日,青沪智谷和青岛民营中小企业驻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松江正式揭牌,青沪合作再结硕果。现场,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G60俄罗斯院士工作站、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自在资本产业投资集团、数壤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新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青沪智谷”,正式成为青岛的城市发展“合伙人”。同时,借力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教人才集中的人才资源优势,现场还为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联络站授牌,期待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深化合作,实现青沪双赢。

专业实训干部在上海市青岛商会。

未必“为我所有”,但能“为我所用”。人才赋能,是青岛市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的一项重点工作,搭建“青沪智谷”也成为青岛创新人才政策、搭建引才平台、优化人才环境的又一项生动实践。

“人才、企业是种子,城市是土壤,营商环境、政策供给、政府服务等就是‘阳光雨露’。一座城市是否有创新创业的‘沃土’,又能否拥有‘参天大树’,很大程度上就看‘阳光雨露的水平’。”殷连刚说:“作为青沪之间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我们实训队立志要做更多‘浇水施肥’的事,提供更好的机遇、条件、平台和环境,让‘存量’的创新创业者可以在‘青沪智谷’扎根,并吸引更多近悦远来的‘增量’,使之成为上海人才智力、科研成果、优质项目向青岛输出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更好促进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青沪智谷正式揭牌现场。

数字赋能——

努力通向一座真正“善治”的城市

一座具有韧性的城市,必定是一座真正“善治”的城市。

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加速演进,正在全面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以数据为核心、以统筹为路径、以技术为驱动的趋势特征。纵观新一轮政府数字化转型,普遍呈现出大平台、大系统、大融合、大投入等特点,对政府数字化项目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生态性、持续性、效益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管理体制、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上进行创新。

因此,数字赋能,是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的又一条主线。

“虽然‘烟花’两次登陆,但市民普遍的感觉是上海应对台风灾害特别‘稳’,并在网上纷纷跟帖留言‘上海真是一座能给人满满安全感的城市’。”7月29日,“烟花”刚刚离开上海,在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院长刘九评对上海迎战“烟花”的一系列举措不吝赞美。除了上海自上而下众志成城,他提到“通过综合运用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建设城市安全和管理平台‘一网统管’,上海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专业实训干部进行垃圾分类学习调研。

“当下,青岛正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但在一些具体细节操作层面,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综合治理,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来自市大数据局的专业实训干部张艳说,“实训走向专、精、尖,这就要求我们的学习围绕青岛城市发展所需下功夫,通过调研来为青岛城市数字化转型赋能。”

带着问题来上海,带着答案回青岛。做好“接上海”“接青岛”两篇文章,是整个实训工作的出发点。上海高质量发展背后的逻辑,不在文字材料上,而在城市运行、企业运营的实践之中,只有调研,设身处地去观察体会,才能获得最鲜活的“真经”。实训期间,专业实训干部组成课题组,走访调研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徐汇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数据中心)、静安区大数据中心、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和企业,全面梳理了政府数字化转型管理模式,重点学习了上海数字政府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并结合青岛现状,有针对性地为青岛构建协同高效体制机制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出对策建议。

同时,为提高调研的精准性、有效性,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创新思路,建立“两库一平台”(课题库、项目库、青沪合作发展平台)工作机制,逐人逐项梳理调研课题、项目,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如7月30日,“数字赋能青岛城市管理”课题组采取“线上+线下”结合、“青岛问+上海答”联动、“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应用企业”互动形式,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实践应用场景,规划未来工作方向,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寻找“上海答案”。

这些思想碰撞的“火花”“金点子”,是一篇篇记录自己心路成长的“申城札记”,是一篇篇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的调研专报,更成为专业实训干部提升学习能力、专业精神、探索勇气的不竭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首席记者 胡相洋 文/图)

责任编辑:王凤一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