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报快评 | 构建“服务圈”,提升幸福感

构建“服务圈”,提升幸福感

“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构建群众家门口的“基层治理服务圈”,有利于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等治理目标。

“基层治理服务圈”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体现。社会治理工作的坚实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所以,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至关重要,既要用好“老办法”,也要掌握“新手段”。老办法是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待,群众需求什么、期待什么,社会治理就要重点关注什么。沉下心、低下头、弯下腰、迈开步,深入群众,问效于民。“新手段”则是利用好新平台、新形式、新渠道等,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比如,青岛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依托微信群,构建了“微邻里”服务体系,建立了285个“微邻里”群,发动每户至少一名居民入群。目前,已涵盖了4万余个家庭,辐射范围达10万人,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推动了社区治理合力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最优化。

“基层治理服务圈”要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基层治理服务圈”应突出服务属性,满足群众在“家门口”办理基层事务的需求。当前,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手段,为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提高治理水平提供了技术条件。各部门要积极促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服务融合,打通各方面数据壁垒,横向联通相关部门单位,为基层业务办理、矛盾化解等给予支持,切实提高治理实效。比如,在上海市徐汇区,数据共享就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和服务能级。当地打造“四室同堂”服务型居委会,即“全岗通”工作室、电梯加装工作室、联防联治工作室、红色物业工作室。实现了“一人在岗、事项通办”,为方便晚归的上班族,17时30分至19时30分也有值班人员为居民办事。这种能为群众真正在家门口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受到了广泛好评,值得学习借鉴。

“基层治理服务圈”关键在于坚持党建引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对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本领、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实上,青岛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城市网格党建组织体系,把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作为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重要抓手。这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在解决群众难点痛点问题上也卓有成效。比如,李沧区楼山街道翠湖社区创新构建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长—单元长—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网格管理体系。其中,“单元长”是在楼长基础上的进一步精细化,“党员中心户”体现了党建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楼道微自治”更柔软、更贴心,有利于化解矛盾,也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体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构建“基层治理服务圈”,归根到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要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就一定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学义)

青岛日报2021年10月12日2版

责任编辑:郝媛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