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成为全国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2021-10-20 20:4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0日讯 在市政府新闻办10月20日下午召开的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市人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海关有关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情况。

近年来,青岛市始终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积极参与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坚持以评促优、以评促改,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强。2020年,青岛市营商环境国评成绩由全国第19名提升到第11名,是全国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工作专班:顶格协调推进,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

今年以来,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站在新的起点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青岛城市战略定位,以切实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根本目的,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建立了“顶格推进”的营商环境工作体制机制,组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社会监督员两支队伍,持续打造青岛营商环境新优势,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

2020年营商环境国评结果反馈后,青岛市进行了全面复盘比对,立足企业需求,聚焦隐性准入壁垒、涉企成本、政务服务数字化程度、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等营商环境难点堵点问题进行整改提升,将问题汇总形成一张整改清单进行一体调度督查、动态调整,真正实现“以评促改”。

随着难点堵点问题的销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今年上半年,项目招引和落地提速明显,全市新增5亿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178个,其中已开工运营项目100个,开工运营率56.2%,比去年同期提高31.8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欣欣向荣,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9万户,实有市场主体188.3万户,保持全省第一位。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8.3%。

此外,围绕提升“营商环境政策的知晓度、参与率、兑现率”,专班办公室对我市188万户市场主体进行研究分析,专题研究开展市场主体全覆盖走访服务。认真倾听企业诉求,解决好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问题,能立即解决的要立行力改,不能立即解决的,做好解释说明,同时建好工作台账,限期整改,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来提升企业满意度。围绕在今年优化营商环境中讲好“青岛故事”的任务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对青岛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窗口,着力开展好宣传活动。既让企业和群众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受益者,又引导企业群众成为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宣传者,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氛围。

市市场监管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净化市场环境

市市场监管局聚焦社会关注、企业关心和群众关切,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净化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规范监管执法等方面积极作为、精准发力,推动高标准营商环境建设,为全市营商环境进位争先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坚持整体推进理念,构建常态化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在更宽领域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格把握“进一次门、办多件事”的“无事不扰”监管模式,制定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实现常态化,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标准化建设,在全国率先编制“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标准化“三张清单”。对食品药品、疫苗、特种设备等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加强重点监管,严守安全底线。突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校园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群众关切问题,坚决查办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案件,解决突出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公平竞争促发展的理念,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地督导检查各单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要求,并安排专人负责本单位出台的政策性文件的审查工作。坚持制度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加强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建设,构建了“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初步形成了司法、行政、仲裁衔接协调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积极推进全市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发挥认证认可在质量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质量认证在全市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治理领域得到广泛实施,质量证书数量、认证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并在全国同类城市排名前列。搭建标准化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企业实现与国际标准无缝衔接,成功举办2017年、2019年、2021年三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放大青岛标准国际效应。运用先进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办法》,推出13类产品执行标准进行先进性评价,为高标准产品“开口说话”。

同时,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法治思维,为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营造宽松发展环境,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予处罚清单”1.0版、2.0版,持续深入落实省、市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89项。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办理免罚案件860件,免罚金额3300余万元,惠及市场主体800余户。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推动人社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青岛市围绕劳动力市场监管、人才流动便利度,不断推出惠企利民新举措,推动人社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在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标杆城市之一。

不断强化政策供给,引领市场秩序规范有序。完善劳动关系政策体系,修订裁减人员、特殊工时审批等政策文件,回应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夯实劳动关系运行基础。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统一城乡失业保险等系列稳就业政策。截至9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7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7.8%。升级人才引进政策,出台新一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意见,进一步放宽学历人才、技能人才落户条件,破解人才引进制度障碍。扩大工伤保障覆盖范围,将实习学生等三类人群纳入保障范畴,预计受益10万余人。

创新工作举措,赋能市场主体行稳致远。推进电子合同提质扩容,深化电子合同系统与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融合对接,实现服务事项“政企直连”。截至9月底,全市各类平台共签订电子劳动合同15万余份,其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海企通”平台签订电子劳动合同5.7万余份。保障企业劳动用工,在全省率先搭建“急需紧缺用工对接平台”,为803户企业解决急需紧缺用工2.1万人。在全国率先开通首列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列,帮助定西输转534名劳动者来青务工。搭建市场服务平台,实施“青才实训营”行动,吸引1.3万名大学生到企业见习实习。搭建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发布就业岗位3000余个,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35家,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4.2万人。全力营造更优创业生态,在全国首创创业城市建设议事协调机制、“4+1”工作运行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和全链条服务。截至9月底,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4.45万人,发放各类创业扶持资金11.55亿元。

市民在青岛市民中心办理业务。

优化人才服务体系,促进市场环境简约便民。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构建“一平台、一网络、一窗口、一张卡、一专线”的“五个一”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办理、闭环管理”运行机制,实现62个事项 “网上办”、30个事项“移动办”。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配备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126名,出入境与居留、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37个绿色通道服务事项落实落地。在全国率先建立学历信息共享平台,实施人社、公安联审联批,目前已有5万余人通过平台秒批落户。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市场氛围公平高效。实施“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计划,对700余户守法诚信示范企业在评先评优、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向社会公布13起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妥善化解劳动争议,构建“1+4+N”争议预防调解体系,推进基层调解组织“互联网+调解”全覆盖,打造30家金牌调解组织,争议案件调解率达68%。革新维权工作方式,运用大数据比对,将用工风险高的用人单位列入审查范围,免去全市6万户企业的申报负担。

青岛海关:打造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青岛样板”

今年以来,青岛海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部署,落实落细省市有关工作任务,持续优流程、降成本、压时间、提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青岛海关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在“快”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能。关港区合作推进“快靠快离”“快装快卸”“快验快放”,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业务量分别增长10.1%和32.6%。优化检验检疫监管,进口肉类单证审核与查验由“串联”改“并联”,缩短通关时间0.5天;进境粮食实施靠泊检疫,允许附条件提离,每船节省通关时间6小时;实施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模式,平均每批棉花通关时间缩短75%以上;进口汽车零部件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缩短通关时长7天以上;进口铁矿石、原油实施“先放后检”“两段准入”后,前湾港进口铁矿靠泊至放行时间缩短至1.4天,下降74%,原油验放时间缩减为半天,港口罐容周转效率提升35%。9月份,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44.03小时、2.35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54.40%、89.07%。

在“先”上下功夫,先行先试构筑制度开放高地。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推出首创性监管创新举措40余项,12项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全国首创“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监管新模式,内陆港出口货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境内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首创“水水中转”监管模式,实现支线船与干线船无缝衔接,码头物流效率提高约30%;首创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前9个月为企业节省保证金7700余万元,海关总署已于10月15日在全国推广。

在“智”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口岸智慧化水平。首创“先期机检、码头直提”模式,通关时效压缩3-7个小时,每标准箱物流成本节约600-1000元;首创入境空箱顺势无干扰智慧监管模式,年节约搬倒费近3000万元,箱平均减少滞港时间1.5天;以胶东新机场转场为契机,实现进出境旅客“无感通关”,建设货运物流可视化辅助管理系统、智能卡口,实现全程“无纸化、无人化”监管;支持青岛港全球首个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示范段竣工,实现在轨运输集装箱100%顺势机检和机检图像智能化实时研判,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特”上下功夫,打造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青岛样板”。首创“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指数”,推出“上合·银关通”海关税款担保新模式,创新实施“区港一体化”监管,打通海铁衔接“最后一公里”,支持海铁集装箱自由换装、开通“上合快线”。前9个月青岛中欧班列开行403列,同比增长46%;在全省率先出台抢抓RCEP机遇先期行动方案,在青岛大港、胶州等海关启动“RCEP监管服务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在全国首建原产地证书虚拟审签中心实现近7成业务智能“秒签”,并入驻RCEP青岛市企业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审签业务,还与山东省贸促会等共6个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首个升级原产地签证技术联盟,推进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建设,实施中韩食品农产品“前置检测、结果互认”,对韩国进口巴氏杀菌乳实行“检查放行+风险监测”监管新模式缩短检测周期7天;牵头建立“11+1”黄河流域关际一体协同机制,该协同机制被纳入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和山东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文 余博/图)

责任编辑:王逸群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