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传承文脉,打造未来城市!中德专家把脉青岛历史城区焕活发展“新路径”

城市有序生长,“更新”是绕不开的话题。2021年青岛两会上,“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港城联动”“老城复兴”被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为青岛城市更新列出了年度目标。

青岛这一存量空间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导入与更新路径在哪?在城市更新中应吸取哪些经验、规避哪些问题?26日下午,第三届中德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青岛论坛在市北区馆陶路新金融产业园举办,中德两国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交流学术思想,共享发展经验,为百年历史城区焕活发展探寻新路径。

26日,第三届中德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青岛论坛在市北区馆陶路新金融产业园举办。

传承文脉,让记忆重建

不知史,则难以鉴今。摒弃“大拆大建”,保护城市记忆,让“建筑可阅读、人文可触摸”,已成为现阶段各大城市进行城市更新的共识。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衡设计集团董事长、总建筑师冯正功在题为《由点及面——促进城市可持续更新与文脉保护》的演讲中,以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案例,分享了一片棚户区如何变身历史名城的故事。

“最后一片棚户区改造的时候,政府委托我们按照规划做建筑设计。但当我们看到规划时,就坚决地拒绝了。这里有原来的护城河、有老城墙,还有很多城市遗迹,当一个毫无肌理、毫无尺度的建筑重新矗立在这里,这个老城就要完整地消失。”冯正功介绍,当时,他们就建议政府重新做一个城市设计,打造一个保留徐州历史的街区。如今,这里不仅是富有生活气息的街区,也是年轻人和旅游者的打卡聚集地。

作为建筑师,冯正功通过这个案例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者和建设者”的重要角色。“建筑师是城市更新和城市文化保护的主要落地者,建筑师的水平决定了城市更新的落地质量。”他强调,建筑师要关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社会问题,要坚持对城市文脉的延续,对城市记忆的探索和对公众利益的关怀,要能够有效地介入城市更新,激活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质。同时,他也对青岛历史城区更新提出建议,希望青岛历史城区在以“完成保留城市记忆和历史”为目标的同时,守护历史建筑中的传统工艺,让建筑通过修复达到当时的精美程度。

宁阳路12号走廊廊柱等具有特色的木质结构将采用原材质、原式样修缮。邢志峰 摄

作为在青岛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老市民,在法兰克福生活了七年的新市民,曾任德国法兰克福华茵中文学校办公室主任、RIEDBERG校区校长的王晓梅在题为《文化及市民生活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比较研究》的分享中则提到,“历史城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施过程当中,时代所需要的绿色元素不仅仅是绿色的植被,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呼唤。”她认为,工匠精神是从文化滋养层面给予时代的关于“绿色”的重要构成元素。

同时,王晓梅也对青岛的历史城区保护和持续发展给予高度评价。“青岛的专家们在历史城区保护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成熟且有前瞻性的专业理论体系。经过数代城市规划者、建设者、执政者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全有自信、有能力继续坚定前行,走向国际。”她直言,能感受到在“望、闻、问、切”的难得的良方背后,青岛这一代有着独立见识的知识分子、规划者、建设者、执政者对于这片土地深厚、深邃的情感。

让城市空间发展更有韧性

在谈论城市更新时,退化公共空间的重构,则被越来越多人看作是赋能城市肌理焕新的有效途径。

德国弗莱堡素有“黑森林之都”之称。当天,德国弗莱堡市城市规划局局长、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伦敦城市规划学院荣誉会员、弗莱堡大学社会学荣誉教授沃尔夫·达瑟金作了题为《德国弗莱堡的城市更新——以孔维巷和施笃林格街区为例》的演讲,他通过对孔维巷、施笃林格两个历史街区更新案例的阐述,向我们传递了城市更新中“用好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这个德国小镇的迷人之处。

“公共空间与建筑同等重要,特别是街道和广场的设计、营造。” 沃尔夫·达瑟金认为,公共空间意味着城市品质,街道和广场及相邻建筑构成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是作为一座历史城区所需要被人看到的东西,是城市的未来。

冯正功也提到,“城市更新实际还是要立足当代生活,我们要用链接、缝补、视觉通廊等一些串联的方法,创造高品质的、符合当代生活的公共空间。”

焕然一新的广兴里。

“空间是我们安全保障的最低要求,也是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环节,城市留白能使得城市空间更具有韧性。”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总召集人,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副会长,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兴田以青岛胶州路立面为案例分析,“胶州路的拓宽将里院一分为二,里院的生活通过这个断面形式完全保留,这个里院博物馆也得以和我们的生活无缝衔接,更加融合。”

当然,作为本次大会的主题之一,城市空间的“绿色”也被多次提及。

沃尔夫·达瑟金提出,要站在未来看现在,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引入公共空间和相应的建筑结构。

“城市更新也涉及节能减排,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做专项资金,从而带动一系列相关设施的改造。”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中德城乡与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欧洲规划院校联合会(AESOP)—欧洲和中国的城市转型学术委员会负责人、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数字名城学部秘书长易鑫认为,城市更新是一个代价非常高昂的新的城市建设,关注“绿色”更新,能大大缓解我国所面临的能源压力。

打造未来城市模样

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对“老破小”的升级改造,更多是依托新技术加持,将信息科技融入城市功能中,打造未来城市模样。

“活力不只是赋产能式的入驻,更是新生活或是新市民的长期入驻。” 王晓梅认为,青岛广兴里这个百年老里院变身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不失为一次“新业态激活新动能”的有效尝试。但同时,她也提出,“产业赋能开了一个好头,却没法避免产业生命周期的尴尬,宜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更值得期待,其中,对于市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王晓梅以法兰克福新老城项目为例介绍,这一城市更新项目重建了地下停车场,同时,结合部分新建筑,比如少量的公寓和联排建筑,引入了一系列服务于居住和商业用途的配套设施,如博物馆、酒吧、餐厅、度假公寓、小商店、咖啡馆等。

王晓梅认为,市北区向公众宣告的“新基建赋能老城区”则是一个新亮点,未来,历史城区不但可以实现5G的全覆盖,而且智慧灯杆也会亮相老城的街头。

而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总规划师吴志强则聚焦“AI虚拟现实赋能文化复兴”,详实地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

“青岛历史城区应该是一个有生命活力、有创新力、作为思想策源地的新青岛,所以,青年人的创新活力导入是必然,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准地、大量地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来辅助我们今天的设计。”吴志强形象地把历史城区的构成要件比作是基因和细胞,“城区如何焕发生命力?不能一提到老城区,就不能动或者不重视,这是两个极端,都有问题。”他认为,要把历史城区分别作为基因和细胞进行处理。“基因不能随便改变,细胞必须生生不息地更新。”

“因为我们不掌握规律,就会被束缚不敢动,而不敢动本身就损害了生命力。但是,乱动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要想精准,必须依靠人工智能。我这里有全世界数字城市的图谱,覆盖了13861个城市,现在1.0的版本包含了多种类型,如城市的单栋建筑、绿地、道路、地形等。我们可以找到和青岛最匹配的基因城市,找寻青岛未来发展的规律性。”在吴志强看来,人工智能可以避免历史城区更新过程中不可挽回的损失,也为更新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责任编辑:刘聪聪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