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8日讯 一个苹果砸中牛顿,启发出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苹果砸中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张玉刚,他开始思考:种苹果树是为了收获苹果,可普通类型的苹果树枝繁叶茂,树体高大,管理费工费力,很难机械化操作。能不能有一种果树,管理简单、用工少、便于机械化操作?
在张玉刚和他团队的努力下,柱型苹果新品种问世,并开始进入推广期。近日,青岛农业大学苹果遗传改良与育种团队和莱西市良种繁育场签约,在莱西建设苹果新品种展示园,引导农户推广柱型苹果在内的多个新品种。
苹果迭代为机械采收创造条件
苹果育种团队的试验田中,柱型苹果树主干笔直,分支短小,累累果实紧贴在树干上,远远望去,像是一株株巨大的“一串红”。新品种改变的不只是树的形状,还为增加产量、提高采摘效率提供了可能。
普通型的苹果树株距一般在1.5米-2米之间,而少了茂密枝叶的柱型苹果植株占地面积小,株距0.5米就可以栽种,每亩地可以栽种300-400棵,高密度栽培为提高产量打下基础。“团队在进行柱型苹果杂交育种的同时,也开展着柱型性状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张玉刚介绍,这一研究方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多个项目的资助。目前,柱型苹果中比较成熟的鲜食品种是“福蕾”和几个加工专用品种。“福蕾”的口感类似“国光”,但酸度更小、口感更好。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因素。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机械化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传统苹果种植园里,枝叶连成片,苹果隐藏在高大的树冠里,机械不容易操作。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赵龙刚介绍,国外机械化采摘的苹果主要用于生产加工业,比如酿造,所以采摘过程中造成的轻微磕碰并不影响产品品质。但如果要用机械采摘鲜食苹果,需要从改良苹果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入手。柱型苹果的栽培为机械采摘创造了条件。在果树栽培过程中,修剪是一项大工程,但柱型苹果几乎不需要修剪,用工极少。
“我们希望通过莱西的新品种展示园,让更多人亲眼看到柱型苹果的优势,促进苹果种植业升级迭代。”张玉刚说。
实验室工作场景之——请人帮忙吃苹果!
青岛农大在柱型苹果的育种研究方面全国领先。同时,他们也还在培育更多的苹果新品种。
苹果成熟季,色泽诱人的苹果大批量在市场亮相。山东是苹果主产区,苹果栽培有380多万亩,“富士”苹果占比70%以上。而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培育苹果新品种成为苹果育种团队的日常工作。目前,青岛农业大学已经培育出12种鲜食苹果新品种和5种加工专用型苹果新品种,新品种已经在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推广栽种。
在苹果育种团队的实验室里,免套袋栽培的晚熟高抗病品种“福丽”、色泽鲜亮颜值高的“福九红”、袖珍苹果“福乐”、金黄色的中熟苹果“赛金”、绿皮红肉的“黛红”……这些青农大培育的新品种苹果琳琅满目。“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如今,青岛农大真的把苹果变成了“保健品”。苹果育种团队培育的红肉苹果“红月”富含类黄酮和花青苷,成为有保健功能的高端苹果。
“帮我吃了这些苹果吧!种子给我,我们育种用。”张玉刚的研究生王斌抱着一箱苹果敲开隔壁实验室的门。吃苹果是苹果育种团队的工作之一。在试验田,大家要品尝苹果,评价果实品质。长在顶端的苹果和长在下部的苹果甜度有什么差异?长在阳面的苹果和长在阴面的苹果脆度有什么不同?虽然实验室有电子鼻来判断香气,但更多的感受还需要人工鉴别。“一进田就开始吃,边吃边记录,吃到吃不动为止。”张玉刚皱着眉叙述他们的工作场景,在其他专业学生听来却是“凡尔赛”式的炫耀。不过在苹果成熟季,学校许多师生都能参与到苹果育种团队的实验中--帮忙吃苹果。王斌说,在苹果开花季节,团队用收集的特色苹果花粉与市场上已经成熟的苹果品种进行人工授粉,希望通过杂交获得更加优良的品种。为了选育优良品种,团队每年都要从杂交苹果中取出一万多粒种子。一个苹果中有5到10粒种子,也就是说,团队需要从几千个杂交苹果里取种。于是,就有了请人帮忙吃苹果的欢乐场面。(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