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首位遗体捐献者是谁你知道吗?这份传承好深重!

2021-10-30 06:45 青岛新闻网  


除了器官捐献可以直接用于挽救他人的生命,遗体捐献对于医学教育和研究有着怎样的意义?近日,记者采访到青岛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院长王建勋。青岛大学作为青岛市唯一具有遗体接受资质的单位,截至目前已接受1046位爱心市民的遗体,每年接受数量在80位左右。而且,青岛市第一位遗体捐献者正是青岛大学人体解剖学的学科创始人沈福彭。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没有遗体捐献就没有解剖学,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在采访之初,王建勋就这样向记者点明了其中的重要性。

解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形态科学,是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医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医学的基础。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遗体捐献者,才能够支撑起解剖学这门学科。

在科学研究方面,遗体捐献后的解剖是探明患者发病机制及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不少人以捐献遗体的方式“在至暗时刻迈出勇敢一步”,帮助世人认识了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机理,被永远铭记在医学史上。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曾在公开报道中表示:“在烈性传染病流行时期,捐献遗体的科研成果可能拯救无数人的生命,价值不亚于烈士。”

而在医学发展方面,捐献的遗体用于医学教学、临床尸解和医学研究,除供医学院学生观摩和解剖外,通过临床解剖,可以验证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积累医疗经验,进一步分析疑难杂症的病理机制,并应用于临床,为医学界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对于国家医学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遗体短缺是医学院普遍面临的问题

遗体捐献作为医学教学、临床应用和医学科研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院校对遗体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遗体标本紧缺是许多医学院校面临的一个问题。

“不可否认,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都面临着严重的遗体短缺问题。”王建勋坦言,大多数医学院校的遗体捐献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量,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更影响未来医生的水平。目前国内公认的理想教学效果是每4名学生解剖1具遗体,而现实中的基本没有哪个医学院能具备这样的条件。由于没有遗体捐献者,极少数医学院校甚至不得不用人体挂图和模型来教学。

多年来,青岛市的遗体捐献数量都排在全国前列,而青岛大学作为青岛市唯一具有遗体接受资质的单位,截至目前已接受1046位爱心市民的遗体,每年接受数量在80位左右。

“虽然没办法达到4人一位‘大体老师’的理想状态,但基本可以满足我们的教学科研需求。”据王建勋介绍,医学院每年近500名临床医学本科生的解剖学实验,及研究生、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都能得到基本满足。

传承!学科创始人是青岛首位遗体捐献者

一直以来,遗体捐献都是本着自愿、无偿的原则,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遗体捐献对医疗卫生事业及社会和谐发展的贡献及意义,但我国遗体捐献登记人数仅占我国人口总数的0.01%左右,而实际捐献的数量也仅占登记人数的4%-20%。

对于每一位遗体捐献者,医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是心怀敬意。“事实上,我们青大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沈福彭教授就是遗体捐献者之一,至今他的遗体还在他亲手创建的解剖标本室内‘继续站岗’。”原来,作为学科创始人的沈教授曾在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遵照沈教授的遗愿,去世后,他的骨骼被经过精心处理制成了骨架标本,摆设在几十年前他亲手创建的解剖标本室内。沈教授也成为我国捐献遗体以骨架制成标本的第一人。

自1982年青岛遗体捐献首倡者沈福彭自愿捐献遗体后,青岛遗体捐献和器官移植事业开始逐步发展。2010年,青岛成为全国首批六个器官捐献试点城市之一;2011年,青岛正式实施第一例器官捐献。

对于青大医学师生来说,尊重遗体、敬爱遗体是传承已久的态度,不少医学教学人员更是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一分子。就像每次解剖课开课前都会举办悼念仪式,以表达对这些“无言良师”们最深的敬意。每年,青岛都在福宁园奉献林举行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奉献林展厅内公示捐献者名录,清明节前后,更新捐献者雕塑墙。

正如解剖学誓词里所说:无言良师,授吾医理;敬若先贤,临如活体;正心恭行,追深辨细;德彰术精,修成大医。是遗体捐献者们用自己的躯体,成就了医学生成才之路;感恩无言良师,将激励广大医学生树立救死扶伤之志,成就大医精诚之德,为医学事业无私奉献。(文/李丽涛 图、视频/徐斌)

责任编辑:王凤一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