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当好“贴心人”,赋能企业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助企转型升级

当好“贴心人”,赋能企业发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过“要素赋能、贴心服务、动力激活”助企转型升级

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1%,工业升级态势明显。同时,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0.6%,两年平均增长17.0%,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后疫情时代,青岛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有赖于大胆创新创意、不断化危为机的青岛企业家,也离不开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始终将“知企情、排企忧、助企兴”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深入落实上级有关部署,把服务企业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阵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出新招,精心打造“做企业贴心人”服务品牌,下一步将继续通过“要素赋能、贴心服务、动力激活”多维发力,助力广大制造业企业发展。

要素供给精准化靶向赋能企业

市场、资金等要素资源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创新方式方法,向企业精准投放市场、资金等各类要素资源,助力企业发展。

去年10月,海信医疗正式对外发布了自主研发的超声产品。但在产品上市之初,如何快速进行市场开拓,提升产品知名度,成为海信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青岛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的设立,帮了海信医疗一把。

为有效打破企业创新产品初次走向市场时面临的无形壁垒,持续加大对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支持力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制定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制指南和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办法,首批遴选发布创新产品80个,海信超声产品就是其中之一。“这让海信超声产品获得了更多临床使用机会。目前,海信超声产品应用案例突破5万例。”海信医疗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金融机构联合搭建平台,为企业打通融通发展渠道。会同人民银行征集制造业新锐企业产融合作名单,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举办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银企对接会,梳理出201家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73.3亿元,推动10家银行与10家企业签订协议融资373.6亿元;承接由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参股的子基金,设立40亿元的中车(青岛)转型升级基金,助力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发展……

品牌塑造是制造业提高附加值,迈向中高端的重要路径。为破解新锐品牌推广难、成本高等难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建立政府主导参与、媒体专业策划、企业个性服务的平台型传播新模式,将每年7月17日确定为“青岛品牌日”,成立“青岛品牌联盟”,发布《中国品牌青岛宣言》,推出“工赋青岛”高端融媒体访谈栏目。与此同时,深化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首批遴选20家制造业重点培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11.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保姆式”贴心服务纾解企业痛难点

深秋的金沙滩啤酒城,青岛啤酒西海岸精酿啤酒花园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内部装修和室外绿化景观施工,明年3月就能正式开门纳客。作为青啤集团时尚板块的重要布局,该项目以精酿啤酒生产体验为核心,打造最时尚的精酿主题旅游目的地和“永不落幕的啤酒节”。2021年2月项目正式启动。为保证项目快速推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大力支持,尤其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及公开招标等手续时,根据政策采取容缺办理的方式,前后节省了近3个月时间。

青啤并非个例。为推动本土大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建立健全市领导挂帅的大企业专班服务体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采取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等方式,推动重点项目及政策支持落地落实。截至目前,海尔五大平台109项政策需求已解决66项;海信“一芯两硬”计划17个高技术产业项目完成立项,2个项目已经量产;青啤“100亿打造11个重点项目”中,6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小企业是青岛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仰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创新开展“千人万企”活动,首批选聘280多名专员深入1600余家企业,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改造等提供“面对面”“点对点”指导咨询服务;遴选出95家倍增发展重点支持企业,将企业在融资、用地等方面的89项政策需求,推送到发改、科技、财政、金融、规划等31个工业运行专班成员单位,前三季度,95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43.1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57家企业增速高于15%。

此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数字家庭产业与应用促进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打造4个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政策、基金、协会、智库同向发力,迅速集聚50家以上研发机构、2000家以上产业链企业,助力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市场化配置资源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企业要在市场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最终还是要依靠内生创新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遵循市场逻辑,充分调动企业主观能动性,激起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

日产鲜奶500吨,60个品种的乳制品并线生产丝毫无误……今年8月,新希望琴牌乳业历经一年多建设的智能工厂正式投产,乳制品品质进一步提升的同时,还能更好满足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企业项目部经理刘佳介绍,近4年来新希望琴牌乳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30%,技改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青岛企业以技改不断驱动自身活力的写照。为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企业年度设备投资不超过16%的比例给予奖补,单个企业当年获得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600万元。今年以来,为213家企业兑现技改综合奖补资金近5亿元;1-9月份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9%,高于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2.3个百分点。

不只是技改。针对工业企业面临的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约束日益趋紧的问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以评价分级倒逼企业转型。不仅在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保障和供应价格方面采取差别化配置政策,还将评价结果与《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专项资金支持挂钩。目前全市已完成2021年度8505户工业企业的综合评价,我市规上参评企业亩均税收和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均居全省首位。

当下,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工业互联网作为赋能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脉络”,创新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过50%,“上云用云”企业3万家,两化融合发展指数高达93.4,海尔摘下3座工业4.0“灯塔工厂”,青岛啤酒厂成功入选全球啤酒行业首个“灯塔工厂”。全市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链接24个政府部门,提供830项公共服务和281项赋能服务,整合企业发展全周期所需的政企资源,为企业提供精准便捷的“一网通办”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 欣)

责任编辑:郝媛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