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波折反复、居高不下,新冠病毒持续变异。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超过507万例。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疫情防控策略?如何将疫情处置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围绕公众关切,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梁万年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给出专业解答。
梁万年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情况。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防控为何不松懈?
过早“解封”将导致疫情反弹
一年多来,我国迅速扑灭数十起局部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有效减少了死亡病例,经济表现居于全球前列,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这充分证明我们各项防控措施是有效的。”梁万年说,我国目前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仍须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
疫情防控为何不能松懈?梁万年表示,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全球仍在高位流行,病毒变异加快,病死率并未显著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防控策略选择首先考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守卫人民健康放在突出重要和优先的位置。
“多国防控实践证明,过早‘解封’将导致疫情反弹、重症和死亡增加。” 梁万年说,目前我国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尚未达到足以建立坚固人群免疫屏障的程度,过早“解封”极易丧失前期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严防为何仍出现本土病例?
“动态清零”不等于“零感染”
近期以来,由多个不关联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新一轮疫情。我国正推动各项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尽快有效控制疫情。
严守防线为何仍出现本土病例?梁万年解释,当前常态化阶段疫情防控的目标并非“零感染”,而是“动态清零”,即疫情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
“疫情防控常态化目前包含四种形式:无境外输入病例关联的本土病例、出现零星散发本土病例、单地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多地出现散发或聚集性疫情。” 梁万年说,在没有出现本土病例时,保持高度警惕的指挥系统;在出现本土病例时,通过“动态清零”策略,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
“‘动态清零’策略不是‘零感染’,而是指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最大限度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坚决防止出现疫情社区持续传播。”梁万年说。
“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人群感染和发病,维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梁万年说,坚持现行防控策略,还可以避免因疫情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其他就医需求,同时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1月10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一小区,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发放免费生活物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如何最大限度减小社会影响?
防控要既精准又有“温度”
要将疫情处置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梁万年看来,需要做到“两个最大限度”,即做到最大限度的精准防控,做到最大限度的公众配合。
何为最大限度精准防控?梁万年说,一是坚持科学防控,充分利用科学证据,依靠专家智慧,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的一整套措施,并根据疫情变化、防控手段完善、对新冠病毒认识深化等,因地因时地完善防控政策措施,高效处置散发性病例和聚集性疫情。
二是切实落实责任,杜绝麻痹思想,增强防控精准性,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精准划定管控单元,尽小、尽早、尽细、尽实采取措施。
三是加强疫苗、药物的集中攻关,加强重大疫情监测预警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四是加强培训,提升流调、救治和管理能力。
何为最大限度公众配合?梁万年说,这包括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卫生习惯,也包括大力宣传防控策略与措施的必要性、重要性,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防控合力。
“防控要既精准又有‘温度’,提供好各类保障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最小的社会成本获取最大的防控成效。”梁万年说。
11月1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为市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防控策略是否会调整?
取决于全球疫情、疫苗接种率等因素
此前有声音质疑,我国针对一些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成本效益比不高”。
对此,梁万年认为,通过“动态清零”策略,我国得以快速有效降低感染和死亡率,在短期内可能对感染者及密接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疫情得以快速控制后有利于经济社会生活快速恢复至常态。
我国是否会一直坚持现行的防控策略?在梁万年看来,这要取决于全球疫情走势,取决于病毒变异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变化以及我国疫苗接种覆盖率等多种因素。
“疫情是动态发展的过程,防控策略和措施也在相应不断发展。”梁万年说,“我们将密切关注全球疫情趋势,研判疫情风险,加快疫苗接种进度,适时调整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责任编辑:荣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