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报快评 | 培育科技“好苗”,赋能“四新”经济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9次报告》,青岛名列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城市第十位,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同列。通过这份榜单可以看到,青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引领力不断提升。这与青岛近年来的努力密切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的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其影响必须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才能充分释放。今年以来,青岛企业研发投入表现亮眼。本土企业越来越愿意为科研投入,创新主动性明显提升。在海尔、海信、青啤等企业科创领跑的同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企业”为架构的科技企业发展梯队也逐步形成。仅今年以来,就有7家高企实现上市,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预计全年备案数超过5500家。今后要进一步培育“新苗”“好苗”,确保“有苗不愁长”。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科技成果供给,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生态。由市场需求引导科技资源配置,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必要条件。这就意味着,要根据企业需求,综合配置政府、高校、社会科技资源。比如,青岛海洋高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有效授权专利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2021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发布海洋科技指数,青岛蝉联中国大陆第一名。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但也要看到,很多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仍有待提高。不久前发布的《青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进一步拓宽渠道,促进对接,链接起科研单位和中小企业的需求,加强激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当创新主体越来越坚实,“政产学研金服用”等科技要素加速聚集,城市开拓进取的基石也将更加稳固。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当好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发展的“店小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服务企业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主动放权,做好服务,敢于突破现有利益格局,拿出举措让企业得实惠。一方面,要为产业发展更好地育才、引才,加强用才、留才。近年来,青岛推动多所驻青高校设置海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工业互联网学院等,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储备人才,也为企业“定制”培养了大批人才。根据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全市还将力争新增独立法人高校5所、高校校区5所以上。另一方面,要深化科技评价改革。近日,青岛市科技局出台《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明确提出,科技项目评价应该更加注重成果转化、产出、经济效益,不再简单地对科技项目立项的任务指标进行考核;在项目评价的经费决算及审计、评前审查和评价实施等主要阶段,都要提高企业、技术专家等市场主体的“话语权”。评价标准的改变,将更好地发挥“指挥棒”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发展“四新”经济的急切之需。只要企业付出更大努力、保持更强定力,政府进一步做好引导和服务,这座“青春之岛”必将激发出更加澎湃的创新活力。(王学义)

青岛日报2021年11月16日2版

责任编辑:王逸群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