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工作方法的根本要求

2021-11-16 14:20 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丰富的论述,其中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有贯通,又各有侧重。从工作方法的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实干精神和效果导向,强调“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可以说,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工作方法的重要特征和根本要求。

1、“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实干兴邦之道

“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个性话语,是他多次强调的方法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一点。

2013年1月2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又指出,好干部必须“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7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他强调要推动深入查摆和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7月29日,在视察北京军区机关时,他指出,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11月28日,在视察济南军区时,他提出,“要乘势而上、乘胜追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努力实现作风根本好转”。12月9日,在听取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情况汇报时,他要求确保整个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2014年3月9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5月9日,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他指出,要在改进作风上讲认真,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他要求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2015年1月12日,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后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类似提法和意思。

2、“善始”与“善做”:优化工作起点

我们通常在讲“善始善终”的时候,往往只是着眼于“善终”,而对“善始”关注不够。其实,“善始”和“善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只有善始,才能真正做到善终。事实表明,并不是每一个开始都是“善始”,并不是每一次着手都是最佳位置。因此,“善始善终”要从“善始”起步。

坚持问题导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坚持问题导向是开展工作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问题导向,包括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而作为工作起始阶段来说,则主要是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和分析问题。要及时发现问题,当一种矛盾有可能激化或已经开始趋向尖锐时,我们就要及时地发现它。发现之后,要勇于直面问题。有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严峻的问题,会引起我们畏惧,如果缺乏直视的勇气,就可能回避问题,甚至自欺欺人地掩饰问题,从而酿成大祸。在正视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分析问题,对问题的程度、范围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全面评估,并通过对问题的全面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善抓主要矛盾。工作千头万绪,问题五花八门。在一定时期往往同时存在和面临着多种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以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因此,各项工作的安排要有急有缓,有先有后,形成最优顺序。为此,要认真研究,究竟哪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决定性地影响着其他矛盾的解决。要全面观察和深入分析,找到主要矛盾所在。要紧盯主要矛盾,把解决这一矛盾作为解决所有矛盾的总抓手,予以优先解决。而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时候,也要适当关注其他矛盾的变化,统筹其他问题的解决。要把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既要抓重点,又要带全面。

精心组织实施。当着手一项工作时,要有准备、有计划、有安排,精心地组织实施,不能随意为之。首先,在平时要有心理准备,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常规性问题,事先要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要有应急预案。一旦问题发生,就能够尽快加以应对,并着手解决。其次,在发现问题之后,要尽可能地先对问题进行考察和评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工作方案。最后,根据工作方案对工作实施精心布置。包括对人员、资源的调配等,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就能胜任的,而是需要许多人共同努力去解决。

3、“善终”与“善成”:务求工作实效

“善始”固然不易,但“善终”更为困难。一项工作开展起来后,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做不到“善终”会导致工作半途而废,或功亏一篑。例如许多地方的“烂尾工程”,以及不了了之的事项,就是如此。这是十分可惜的。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抓到底,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在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蓝图”原指工厂里的蓝色设计图纸,后被借用到其他领域中。任何一项工作,特别是比较重大的工作,都应该有其蓝图。它是目标,也是方案,代表着工作的计划性。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方面要把蓝图绘好,通过进行长时期的调查研究,制定出科学的工作规划,为此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另一方面,要坚持蓝图,努力一步步地把蓝图变为现实。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实绩来。虽然实践是发展的,我们的认识和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看准了的要及时调整和完善,但不是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更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去另搞一套。

发扬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工作中发扬钉钉子精神。这种说法看起来简单,其实内涵很丰富。首先,在钉木板的时候要重视锤子的作用,钉子不会自己钻进木板里,它需要锤子的敲打。在这里,锤子代表着发力和加力,代表着落实工作的力度。如果工作不发力,缺乏力度,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其次,锤子的敲打要精准,要向一处敲,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乱敲。做工作也是这样,要盯住一个任务不断加力,而不能左顾右盼,分散力量。再次,锤子敲打是连续的。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牢。工作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而需要不断发力。最后,钉完一颗钉子后,还要接着钉第二颗、第三颗钉子,直到把木板钉好。这表明,发扬钉钉子精神不在一时一地,而在于长期坚持并发扬光大。

打通“最后一公里”。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鲜明话语,包含着深刻的生活道理。一项工作的完成是一个过程,而且有可能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最后一公里”这个阶段和环节尤其重要。当一项工作已经进行了许久的时候,人们往往精疲力竭,甚至感觉到了强弩之末,很容易产生懈怠情绪。而且,由于已经看到目标即将实现,似乎已经唾手可得,也容易掉以轻心,不再像从前那样谨慎和全神贯注。但是,差一步也不是胜利,而且很容易最后栽跟头,甚至功亏一篑而前功尽弃。正因为如此,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正是这个意思。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保持昂扬斗志,全力以赴把最后的任务完成,只有这样才能把胜利握在手中。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执笔:刘建军

责任编辑:管佳宇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