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百年瞬间|“863计划”的诞生

2021-11-22 14:16 央视新闻  

“863计划”标识

198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在科学技术需要奋起直追的年代,“863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技术的进步。

“863计划”四位倡议者合影(左起: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王大珩:我们递建议的时候,没有想到小平同志有那么大的决心。

上世纪80年代,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随之也引起各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回忆,仅仅两天后,邓小平就作出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863计划”四位倡议者

朱丽兰:当时就由国务院和中央领导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小组来讨论,它的目标,怎么样起步,怎样来支持。同时,马上就组织了专家来定,在哪些领域当中,怎么样来发展。最后“863计划”整个部署的出台,是经过了中央政治局的讨论,这样一项计划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这是很少的。

1986年11月,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公布于世。这项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需要出发,选择生物、航天、信息、先进防御、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七个领域15个主题项目,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1996年又新增了海洋技术领域。

“863计划”的八个领域

朱丽兰:这个计划当时就确定了这么一项指导思想——“有限目标、突出重点”,要积极跟踪(国外),而且要争取在优势领域要超赶。

在整个计划的讨论过程中,经费无疑是最关键又最敏感的问题,因为高科技就意味着高投资。提出建议的科学家王大珩说,没想到中央最后竟批了100亿的专款,相当于当年全国财政总支出的二十分之一。

1991年4月25日,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右起)荣获“863计划”荣誉证书。

王大珩:后来就问“你们要多少钱?”王淦昌在会上说,就是几个亿吧!后来真正当成大事情干了,给了一百个亿。

由于专家提出建议和邓小平的批复都发生在1986年3月,“863计划”这一名称随即被叫响,并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载人航天的神舟飞船到深潜入海的“蛟龙号”,从解决粮食自给的超级杂交水稻到便捷出行的高速列车,这些重大科技成就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863计划”。

“863计划”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863计划”是七大领域,其中一个领域就是载人航天。中国人一定得上天,再不做准备就来不及了。

1991年,邓小平为“863计划”题词。

“863计划”是中国科教兴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它不仅是中国高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它将中国推向了世界高科技竞争的起跑线,也开启了中国科技腾飞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管佳宇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