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人物|箭客吴春艳:无问西东再启程

新华社西安11月21日电(记者 郑昕)一个月前的10月22日,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在陕西隆重开幕。正当数千名残疾人运动员踏上赛场时,吴春艳在提前举行的射箭比赛把4枚金牌收入囊中,动身返回了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的家。

作为残疾人射箭的大满贯运动员,31岁的吴春艳在东京残奥会遭遇挫折,又在西安举行的全国残特奥会射箭比赛上重塑荣光。沉淀了前尘往事,正静待冬训通知的她,即将开启新的征途。

在鄠邑区东马营村,吴春艳来到村口就能望见举行了十四运会比赛的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校区场馆。而就在她为了备战东京残奥会离家时,这里还是一片工地。

一整年在外拼来两场大赛的四金两铜,现在还都摞在吴春艳的客厅茶几上,是因为家里的冠军墙已实在放不下。这些荣誉,默默叙述着她一路走来的点滴。

“残奥会的射箭个人赛是我特别想拿的一块金牌,在排名赛上我超了世界纪录。但是,到了半决赛时,因为不够专注,技术动作有变形,只拿到了铜牌。”她说。

赛后颁奖的“比心”照片,难掩冲金失利的遗憾。在满怀期待下遭遇打击的心情,吴春艳不是第一次遇到。

自小因一场高烧导致腿部残疾的她,在上中学时开始练体育,先是参加轮椅竞速,后来练过铅球、铁饼,却都因为所在级别参赛人数过少、项目取消而放弃。

“初中练了三个多月,高中练了将近一年,两次都是到了大赛前失去了机会。那种失落对当时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子来讲,肯定挺大的。”她说。

在同样腿部残疾却靠修鞋养活了一家四口的父亲身上,吴春艳这个关中女子继承了这股子倔劲儿。加上本来就不错的身体条件和练田径打下的基础,她在2012年接触射箭运动后,很快跻身国际顶尖水平。

“别人一天练5个小时,我就练10个小时。当时跟我一起进省队的几十个人,到现在就剩了三五个。”吴春艳说,从2014年第一次超世界纪录,到2015年荣膺国际箭联最佳残疾人运动员,再到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射落”一金一银,这期间一直很顺,“怎么打怎么有”。

而到了东京周期,连胜的节奏被打破。“从2017年北京世锦赛就打得不理想,后面断断续续总出现小问题,这次在东京差点儿没站上领奖台。主要问题还是心态不稳。”她说。

从东京到西安,在家门口比残运会的压力可想而知。

“我回国隔离期间就只能在房间练练臂力,很担心在残运会上表现不出最佳状态。”吴春艳说,“好在备战期间,自己的教练一直鼓励我、开导我,让我能以平稳的心态,彻底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或许没有以前那些,也就不会有我现在每一步的成长。”她说。

过去种种挫折,尽管在初遇到时难免心灰意冷,但吴春艳到现在都能坦然且略带调侃地讲出来了。

成长的路上总是不断面临新课题。全国残特奥会结束后,吴春艳回家休整了几天,就到鄠邑区残联销假报到。从2016年到残联工作,她每次载誉而归,都要为残疾人代表作报告,用自己的经历点亮更多不屈的生命。

“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外训练,但和残疾人接触,我还是能看到他们越来越积极的心态:有人干出自己的事业,有人培养出绘画、书法等爱好,让生活更加丰富。”吴春艳说。

结束运动生涯的想法,吴春艳还远未考虑。

“只要能把身体状态保持住,肢残射箭练到四十多岁很正常。只要国家需要,我就会继续练下去;退役后,我会回到残联发挥好帮助残疾人的作用。”她说。

人们看到的总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精湛技术,出了赛场的残疾人,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事实上,吴春艳平时很少坐轮椅,拄起一根拐杖,就能蹒跚前行。

阳光下,吴春艳举起手中泛着金光的拐杖,说:“这是从巴西回来时区上残联给配的,一拄就5年了。它的颜色对我有不一样的意义:我会时刻鞭策自己,再带一块金牌回来。”

责任编辑:李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