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见证蓝谷”媒体大V行走进青岛海地所“解密”深海来客可燃冰

2021-11-24 10:31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青岛市“项目落地年”。青岛蓝谷作为“项目落地年”首批项目集中地,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及时传递青岛市“项目落地年”最新成果,见证项目落地的新成就,增强政企交流,11月23日,由青岛市委网信办指导,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市中小企业网络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办的“见证蓝谷”媒体大v行活动举行,来自中央、省、市媒体,自媒体及青岛市中小企业代表共计40余人走进蓝谷,实地探访蓝谷高质量发展成果。

11月23日上午11时许,参观团的成员们来到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海地所”),在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大家见到了一种来自深海的馈赠——可燃冰。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和低温下形成的结晶固体物质,被认为是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能源。“外形长得像冰块,‘住’在实验室零下196℃的液氮罐中,它由天然气和水结晶而成,却能释放巨大的能量。”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介绍,标准状况下一立方米可燃冰中储存的气体体积约为150-164立方米,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远小于煤和石油。

我们对可燃冰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这一年我国第一个从事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模拟研究的实验室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建成。当年该实验室成功合成天然气水合物并点燃。2017年,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青岛海地所的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始建于2000年,比国家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项目的实施还稍微早一些。2012年,青岛所被正式批准建设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验室自主研发了一批水合物模拟实验装置,最早在国内人工合成了可燃冰。此外,实验室在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微观测试、资源勘查、以及试采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服务于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成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科技领域重要力量。

“实验室先后承担各类天然气水合物项目60余项,近5年来,实验室自主研发各类水合物模拟实验装置30余套,获国家授权专利120余项、国际专利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部,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初具规模。”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实验室团队着力构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工程地质学研究体系,在重点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实验模拟、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初步形成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工程地质学学科的基本构架。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资源勘查与评价为基础。下一步,青岛海地所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集中力量加强自身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继续深耕发展和完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与开采理论,解决资源勘查、开发领域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引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与环境研究的创新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天然气水合物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技术与人才支撑。

11月5日,青岛蓝谷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14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6.45亿元,从海洋科研、海洋技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到基础设施、民生配套,多点多领域项目火热开工,青岛蓝谷向着“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的发展目标全力奔跑。今年,青岛蓝谷贯彻落实青岛市“项目落地年”工作部署,锚定项目落地这条主线,多措并举促开工,凝心聚力谋发展。为促进科技成果实现本地转化,青岛蓝谷深挖、整合各类资源,多措并举促进产学研精准对接,以一项综合政策为主体,以科技、人才、金融三个专项政策为配套的“1+3”政策体系,构建起“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务求“引进就要落地,落地就要结果”。

2021年,在青岛市委网信办指导下,青岛市中小企业网络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促进会成立后,通过开展名家讲坛、惠企培训、企业走访等活动,为中小企业发展增智添能。接下来,青岛市中小企业网络文化发展促进会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青岛市中小企业网络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开展“企业故事汇”、媒体采风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与政府、媒体交流对话的窗口,共同为青岛市中小企业网络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责任编辑:赵文源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