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双融合,多维度、层级式,黄海学院助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1-11-29 18:46 青岛日报社 / 观海新闻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依托山东省卓工项目、省级特色专业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资源,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立足大工程观、大应用观、大文化观,以“价值塑造、能力本位、创新驱动、持续发展”为人才培养指导理念,构建了“产教融合、思政引领、多维拓展、层级递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产业发展无缝对接专业教育,构建 “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多元化育人平台,全链条融合育人要素,夯实学生综合素养、实践创新、工程应用、持续发展四个基本能力,实现多元化、矩阵式育人。

2.课程思政全程融入人才培养,强化价值塑造,传承工匠精神。深化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度。开展以雷锋精神为引领的红色文化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厚度。实施第一课堂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社会思政全覆盖和课前、课中及课后“三段联动”思政育人,提升思政教育的广度。开展思政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志愿服务,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

3.多重维度全面提升工程素养,实施学科交叉融合、人文素养提升、专创融合互促、工程实践应用多维度人才培养,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推进机械、电气、信息、控制等学科交叉融合,增设新工科专业方向,打造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为引领的“智能制造专业群”。构建以国学教育为引领的“课、堂、班、社”四位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互促,突出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课程结合,依托8个创新工作室,创建“学赛一体、专创互促、赛创结合”的“交互式”科技创新环境,构建基于工作室制的开放、多元、动态的专创融合培养体系。结合工程教育理念,打造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过程工作化课程体系,师生共同完成企业项目,助推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提升。

4.实践能力逐级升华工程应用,构建层级递进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依托工业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艺技能传承平台等4个省级平台、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平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个市级平台、智能制造实验中心、实训工场2个校内平台和50余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省-市-校企”三级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立“学期小实践,学年大实践”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整体优化、层级递进,实现分阶段、进阶式实践能力培养,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近4年来,校企共建6个省市级实践平台、2个校级实践平台和5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聘请120余人次企业专家讲授企业课堂1000余节,联合开展毕业设计1200余项。建设省级一流专业2个、一流课程5门,获批省级青创科技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被山东省高校工委授予先锋基层党组织、党建标杆院系称号。学生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及奖励1700余项,助力学校荣登2018年中国民办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榜首。培养“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学生12人,培养出央视网大国工匠专题报道的齐鲁首席技师苗立岐等一批优秀毕业生。该体系在省内外十余所高校得到推广和应用,受益学生累计达1万余人。(通讯员 李镇江)

实习编辑: 王殷

责任编辑: 杨海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