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2日讯 基层社区如何做好非遗保护传承,让“活化”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进入群众文化生活?11月30日至12月1日,青岛举办了为期两天的2021年青岛市“非遗在社区”工作培训会,旨在进一步做好“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加强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非遗保护工作水平。培训会向包括市南区珠海路街道澳门路社区、市北区台东街道威海路社区在内的全市29个社区颁发“非遗特色社区”标牌,各非遗特色社区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新经验,深入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2020年,青岛与北京(东城区)、上海、成都等8个城市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青岛市通过“展、演、传、教、建、特、创”等多种方式,强化培育非遗社群基础,为“非遗在社区”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和情感基础,不断创新探索方法与路径,扎实有效地推进了试点工作,一批非遗特色社区也在活动中涌现出来。
市南区支持鼓励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传习场馆、展览馆建设,打造“非遗在社区”阵地,让非遗项目活动与当地居民生活深度融合,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区有6个社区入选“非遗特色社区”。其中国家级非遗鸳鸯螳螂拳项目在街道支持下,于燕儿岛公园等地设立户外传习场地,免费为社区居民传授螳螂拳,使得居民学拳练拳成为一种习惯,为“非遗在社区”活动扎根社区做出良好示范与探索。
胶州市将“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列入2021年度胶州市政府实事,投入专项资金在全市打造10个示范点,建设包括非遗数据墙、社区非遗风采墙、非遗直播间、非遗手工坊和综合展厅等内容的“试点工作成果展厅”,开展“非遗在社区”传统胶州秧歌冬训、胶州市“非遗在社区”传承人驻点传习、“社区非遗市集”等一系列活动,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城阳区充分发挥重点非遗项目作用,借助国家级非遗项目“胡峄阳传说”在社区内的良好基础,在项目所在的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全面推进“非遗在社区”试点示范工作,通过非遗项目在社区的传承与传播,使得社区居民在保持良好传统风俗的基础上,人际关系进一步融洽、居民素质不断提升,百姓安居乐业,邻里纠纷、居民上访等不和谐现象几乎消失。
通过“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的开展,全市上下逐渐营造出“处处见非遗”“人人讲非遗”的浓厚氛围,社区居民对非遗认同感、参与感越来越强,通过培育“非遗特色社区”等工作,使得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焕发活力,融入百姓生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青岛“非遗特色社区”名单
市南区珠海路街道澳门路社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
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浮山所社区(曲艺)
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江西路社区(传统技艺)
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香港路社区(传统音乐)
市南区金门路街道三明路社区(传统医药)
市南区八大关街道八大关社区(传统医药)
市北区台东街道威海路社区(传统技艺)
市北区延安路街道松江路社区(传统技艺)
市北区洛阳路街道周口路社区(传统舞蹈)
市北区水清沟街道金沙路社区(民俗)
李沧区沧口街道永定路社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石湾社区(传统技艺)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何家社区(传统美术)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黄山社区(传统技艺)
城阳区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民间文学)
即墨区潮海街道古城社区(传统戏剧)
即墨区移风店镇大欧戈庄村(传统技艺)
即墨区王演庄新村王家小桥(传统戏剧)
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台兴路社区(传统美术)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刘家村社区(传统舞蹈)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绿城社区(传统美术)
胶州市孔子六艺文化园(传统技艺)
胶州市李哥庄镇辛疃新村(传统技艺)
胶州市里岔镇孟慈新村(传统戏剧)
胶州市胶莱街道王珠新村(传统舞蹈)
莱西市洙河客厅文化社区(传统美术)
莱西市福顺德莱夷文化社区(传统音乐)
平度市店子镇徐家旺社区(传统技艺)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传统美术)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