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市南区奋力谱写法治政府建设新篇章

市南区作为青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高度重视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统筹谋划,始终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实,经过多年深耕细作和接续努力,实现了全区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服务、行政救济、行政监督等各个领域在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的运转全面提速,法治政府建设不断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9月11日,山东省委依法治省办公示了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在上榜的30个示范县(市、区)中,市南区位列其中。

指标引领做足“绣花”功夫

市南区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城区发展更早、更多地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新课题,法治成为市南区寻求城区治理问题破冰举措的重要手段。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后,发挥先发指标建设优势,第一时间按照省委、市委部署,科学界定《区政府综合示范创建评分表》各项指标内涵,精准定位职责分工,将责任细化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进一步激发法治政府建设内生动力。目前法治政府建设的100项指标正以可知可感可量化的方式,按照全国示范创建标准突破提升。

为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成色十足”,市南区同步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深度融入“高效青岛”“平安青岛”两大攻势和“攻坚落实年”的重要内容强化考核和督促落实;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中突出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内容,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予以“一票否决”。

用心打造“最好”营商环境

“在喜迎党的99华诞之际,党和政府对企业的真情,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7月1日下午,市南区一家新开办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真情”源于市南区正式启动的企业开办首套印章刻制免费服务,通过政府“买单”,企业开办不仅“零成本”,更有“幸福感”。仅此一项,市南区每年将有1万余户企业受益。上半年,市南区不断释放营商环境红利,新设立市场主体5249户,同比增长7.18%。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市南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用权力“减法”换市场“乘法”,在全市首推“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全省首设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全国首创“互联网+微信取号”,全部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推出“1+N”主题服务套餐,打造“N次帮”政务服务品牌,以全周期服务让办事群众、市场主体享受到“一事全办”改革红利,真正激发了市场活力、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此外,市南区发挥优质法律服务资源集聚的区位优势,依托17家律师事务所在疫情期间启动惠企法律服务专线,组建由60名律师组成的志愿服务团,筛选14家律师事务所率先在行政审批大厅设立惠企为民法律服务窗口,提供惠企法律服务护航中小企业发展。

针对市委提出的“新官不理旧账”“公共政策不兑现”“合理诉求无人理”等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市南区动真格、用真章,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多元并举的工作格局。积极开展排查党政群机关履约专项清理排查,刀刃向内、迎难而上,综合运用法律、调解、服务等多种手段解决履约清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019年全部解决29项履约问题,同期开展履约清理“回头看”,动态更新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

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市南区不断增强政府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延伸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建设高效、阳光、透明、公开的法治政府。

规范行政权力,深化落实“同权同责”,将权责清单贯穿到机关职能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严格按照权责清单履职尽责,分部门、分类别建立清单库,截至2020年9月,各部门已认领权责事项2463项。

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分类公开工作,全方位做好主动公开,多环节抓好依申请公开,全周期规范政府信息管理,2020年以来,全区通过政务网站发布信息6877条,符合法定条件的政府信息申请100%按期告知。

强化政民互动,通过网络在线问政、“行风在线”等多个互动平台,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热点问题。在2020年7月召开的一次政府常务会议上,市南区邀请多名市民代表列席会议,通过“开门纳谏”与市民共同研究“食安青岛”建设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切身利益的相关议题。

认真落实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主动接受媒体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强化审计监督,将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或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审计案例,找出问题背后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源头治理,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完善监察监督,构筑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纪检监察组织网络。

自2019年8月至今,市南区始终保持100%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通过组织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庭审观摩等措施,市南区不断完善应诉机制,健全行政应诉统计分析通报制度,不断推进行政负责人出庭、出声、出解、出治。

牢牢扎紧重大决策法律“围栏”

坚持制度先行,通过强化制度供给,市南区实现了依法治理效能的有效提升。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政府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意见》、《市南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细则》、《市南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市南区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等制度,牢牢锁定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各环节,规范政府权力运行。

对各类规范性文件,实施精细化管理。近期,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全区又开展了涉及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以及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严把合同备案审查关口,所有合同经内部审查后,再报送区级审查备案,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市南区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的作用,凡重大决策、合同备案审查、处置重大活动,主动听取法律顾问的意见。近年来,法律顾问全过程参与西部老城区复兴发展、美丽市南行动、国际合作交流、旧城改造遗留问题、疫情防控等工作推进,在各类重大活动期间运行24小时法律服务保障机制。严把合同备案审查关口,所有合同均经机关内部审查、区级审查备案,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为进一步做优做强法律行业,在律师行业发展和规划方面打造鲜明的“市南特色”,率先成立全国副省级城市首家区级律师协会,率先成立区级律师行业党委、党校,最大限度利用丰富的法律资源开展法律服务,贡献更多法治力量。

推行“三项制度”提升执法水平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市南区有序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下沉执法重心,逐步厘清末端执法界限,整合执法队伍和资源,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执法规范化流程,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2019年6月,市南区印发《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实施办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实施办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办法》,把民生热点、执法痛点与监督难点有机结合,采取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主动公示执法信息、实现执法全过程留痕、强化法制审核、加强法律顾问参与等措施,在市场监管、食品药品、校外教育、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形成了标准化、精细化、流程化的阳光执法工作机制。

2020年,市南区继续推动行政执法质效提升。疫情期间,对阻碍和破坏法定防控措施、扰乱市场秩序等各类违法行为依法重拳出击,在各民生重点领域公布执法监督渠道。开展选树文明执法示范岗典型活动,推广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市场监管“网格+监管”“教育+帮扶”“执法+普法”等执法典型实践。创新执法方式,在行政审批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在城区治理领域推行“换位”体验式宣传教育。开展包容审慎监管,引导和促进企业自觉守法,落实“不罚”“免罚”清单,激发市场活力。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将20个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检查纳入青岛市统一执法平台,全市首批开展移动执法APP试点。

贯通法治政府建设“最后一公里”

公平正义,民心所盼;良法善治,民心所愿。在青岛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市南区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向基层延伸,街道法治政府建设不断突破。第一时间推进全区街道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合法性审查,建立街道一级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工作方案和具体流程,选派具有法学专业教育背景的年轻骨干力量充实司法所力量,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和工作培训。如今,“请司法所同志再从法律方面把把关”已逐步成为街道党工委会议上的常态,街道的溯源性合法性审查工作规范推进,街道层面依法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2020年3月,珠海路街道拟对某小区业主集中反映的问题在小区内张贴回复函,街道业务科室会同司法所、法律顾问在对小区物业问题进行多次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回复函初稿,并由司法所对回复函进行了严格的法律审查。此后小区业主通过回复函充分了解了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召开程序,重新选举了业主委员会成员,解决了存在多年的物业纠纷问题。5月,珠海路街道开展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清理工作,珠海路司法所了解情况后就违法行为及其认定、清理占用公共场地物品的权责主体、物品清理的风险等问题提出了三条法律建议,并监督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工作得到了执法单位和街道的肯定。珠海路司法所负责人说,“司法所经常性地走访各派驻街道执法机构,坚持多听、多问、多学的工作思路,及时了解派驻执法机构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主动排查行政执法“隐忧”,提供服务式事前指导监督,强化了执法部门派驻机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协调了日常执法争议,通过执法投诉举报处理与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相结合,实现了投诉举报的源头化解”。

“枫桥经验”走出“市南实践”

中心城区一般具有社会关注度高,问题敏感性强的特点,市南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印发《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工作三年计划》,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密织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提出了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市南方案。

近几年,小到邻里矛盾,大到全区460余个物业小区和120余座高层楼宇的物业纠纷,市南区各人民调解组织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近万件,成功率达98%以上,已形成“一街一品牌,一所一特色”的人民调解新格局,先后有10多个单位和个人受到司法部、省、市表彰。当前,市南区“和解万家、金牌调解员、品牌调解室”三大品牌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金融消费调委会自成立以来成功调解案件143件,涉案金额1261余万元,有效减少了小额纠纷、简易纠纷对司法资源的占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高效、健康运行。

市南区每年投入40万元经费,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推广“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模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站、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全覆盖。2019年8月,市南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智慧调解”系统,利用新的“智慧调解”网络平台和区街居三级调解实体平台、“12348”法律服务专线平台,形成了公共法律服务立体化格局。

法治宣传“多点开花”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赋予市场主体的私法权利与建设法治政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民法典》实施的过程就是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营商环境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程度提高的过程。《民法典》颁布以来,走在市南区大街小巷,市民不经意间会发现民法典法治元素成为新的街景。这得益于市南区“法治元素满视野”法治阵地改造升级工作。目前,市南区已完成6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8条普法一条街改造,实地检查普法宣传牌322块,更新美化宣传牌82块。

崇法尚法学法用法,最重要的是“关键少数”,市南区狠抓领导干部法治学习不放松,每年组织法治专题讲座、法治政府建设培训班,在全市首个将网上学法考法成绩作为提拔重用的参考,从多个层面、多种途径持续强化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树牢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学深圳、赶深圳”,市南区从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到法律服务全面对标。

当前“七五”普法已接近尾声,市南区按需分类普法更加精准,宣传平台阵地日益多元,全民信仰法治、尊崇法治,已成为市南区时尚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区的新潮流、新时尚、新风景。


责任编辑 乔文静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