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年轻人都不去KTV了#
今天观海君抽空网上冲浪
看到这个微博热搜的时候
在大脑中使劲搜索了一下回忆
“上一次去KTV是什么时候?”
发现上一次去KTV
还是大学毕业前班里同学聚会
而这已经是3年前的事了……
在KTV的前台一起商量
订什么包厢,
订多长时间,
大家再一起凑钱付款
回忆涌了上来……
毕业季的标配活动
就是吃完饭去KTV唱歌
别管在学校什么样
进了包厢就尽情放纵
80后、90后们在KTV里玩出了各种花样
比如在KTV模仿摇滚歌手
把扫把当吉他,
如果放到现在
那必是短视频App的热门啊
还有各种各样摇骰子喝酒的游戏
简直五花八门
至于什么真心话大冒险
不知道在KTV玩了多少次
学生时代有多少人借着真心话大冒险给暗恋对象表白过
呜呜呜
是谁的回忆我不说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显示
2016年,
传统KTV数量断崖式减少近60%
2020年,
受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KTV整体客流量下降70%-80%
截至2021年3月,
我国现存KTV企业剩6.4万家,与巅峰期的12万家相比,相当于腰斩。
截图自新音乐产业观察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KTV
如今为何已是“近黄昏”?
用户更迭
曾几何时,
线下KTV几乎是年轻人线下聚会首选之地。
美团App数据显示,
2021上半年,
量贩式KTV全国00后用户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13.4%
而60-70岁用户同比增长29.6%
70-80岁用户同比增长100%
数据来自美团
现在还活着的KTV,
如果下午过去,
可能会以为自己误入了老年活动中心
三三两两的老年人从容淡定走进KTV
包间里时不时传来一首《东方红》
当银发族占据KTV市场的半壁江山
当年轻人不再对这个娱乐方式投入热情
用户的更迭,
也说明行业的辉煌不再……
可替代娱乐选择多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少去KTV了?
因为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
相比KTV,年轻一代反而更喜欢
密室逃脱、剧本杀这类
参与度高,烧脑的玩法
KTV里常常出现一个人唱歌
其余人刷手机的尴尬场面,
但是剧本杀能让所有人都有几乎相同的参与度,
玩密室更是需要上交手机,
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
所有人专心完成同一个目标
这些新型的娱乐方式
比K歌更适合一群人的团建
就算是游戏结束之后
大家都还能继续讨论一段时间,
带有很强的社交属性
这不仅是娱乐消遣,
更是Z世代的社交沟通方式。
线上K歌的出现
作为一种从2014年开始出现的新形式,
线上K歌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某媒体在微博做过“为什么人们去KTV少了”的调查
在2.1万的参与中
有近6000人选择了KTV消费太贵
相对而言,
线上K歌可谓是0消费
线上K歌的系统能帮助用户找到更符合自己品味的歌曲
线下KTV的榜单,
基本只进行年代、语种、风格
这种比较粗犷的划分
而线上系统则是基于用户本人的大数据,
能较为精准地推荐更符合用户口味的歌曲
线上K歌软件增加了线上KTV功能,强调社交属性
线下KTV里的聚集是基于三次元的关系,
消费者虽然生活中是朋友,
但在唱歌的品味上却不一定相同。
而线上KTV则能通过大数据,
帮用户找到品味相近的歌友。
歌单停滞
一是曲库更新慢、歌曲少。
KTV从正规渠道获取歌曲版权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海量曲库也意味着大量版权费
所以曲库的滞后和缺失
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
二是很多消费者主动把自己的KTV歌单停在了最后的集体回忆年代。
男有“周王林陶”
女有“孙莫梁蔡”
KTV房里
“已点歌单”里基本都是他们的歌
还有一些影视金曲
比如《体面》《凉凉》《时间煮雨》……
随便一首都能够引起大家的合唱
如今音乐市场更加垂直细分,
虽然很多流量歌手的数字专辑创下了惊人销量,
但传唱度并不高。
比如观海君一点歌
脑海里只会浮现出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孙燕姿、莫文蔚……
十年前,KTV爆火是时代的选择
十年后,KTV落寞也是时代的选择
对于不爱唱歌的人来说,
有密室逃脱、剧本杀、桌游馆……
相比那个娱乐节目匮乏的年代,
现在的选择真的太多了,
KTV仿佛像那一抹夕阳红
最后,
最近想去KTV唱歌的朋友们
观海君给你们提个醒
出门前先查查看
你想去的那家KTV,
是不是已经倒闭关门了……
观海君综合自新浪微博、科技每日推送微信公众号等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