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24日讯 12月23日,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革命题材电影表演研讨会”在青岛西海岸星光岛皇冠假日酒店举行,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田华、师伟、袁霞、乔榛,艺术家王奎荣、王馥荔、岳红等50多位艺术家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陈宝国、秘书长张光北参加研讨会,共同回顾中国革命题材电影发展历程。研讨会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青岛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电影学院承办。
艺术家共话革命电影,重历精神洗礼
“革命题材的电影一定是靠近人民的作品,作为演员,要用自身去体验生活、扎根生活。”研讨会中,93岁高龄的老艺术家田华在《白毛女》《党的女儿》等革命题材电影中塑造的角色让她深深体会到,演员塑造角色应坚持人民情怀,她表示,“现在不管戏多戏少,我不挑角色,只要是革命题材的,只要是紧紧扣住时代的,一个镜头我也上。”
王馥荔非常认同田华的创作体会,她说:“只有作品的角色站住了,大家才记住了你的形象,是角色让观众记住了演员这个人。”
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在分享自己多年前拍摄山区教师题材电影时的感受时也表示,演员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塑造好角色。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华动情回忆《红色娘子军》《党的女儿》《永不消逝的电波》《烈火中永生》等伴随自己童年与成长的革命题材电影,他认为,革命题材电影之所以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向上奋进,是因为电影中人物的思想与精神,对观众起着感召和鼓舞的作用。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在研讨会上做了“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主题发言,赵宁宇曾参与创作了电视剧《光荣与梦想》、电影《金刚川》《1921》等作品创作,他提到,保持人民立场是电影人应坚持的创作理念,拍摄革命题材的电影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一次精神的洗礼。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陈宝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研讨会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意义深远,学会有责任将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作品做一次回顾,激励大家创作更多优秀主旋律作品。
“我每年进影院看很多部电影,今年感觉格外享受,因为看到优秀国产电影一次次异军突起。”陈宝国表示,看《长津湖》时自己被胡军饰演的角色深深感动。看到《长津湖》取得中国电影票房第一的成绩,他相信中国电影市场的辉煌今后会成为一种常态。”陈宝国还特别提到,自己喜欢演军人、警察,源自从小就崇拜他们的高大形象,“在饰演他们的过程当中,一定会被角色身上那种高尚的情怀感染。”今年,陈宝国还参与演出了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电影再现60年前一段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
电影人点赞电影之都:青岛是我们的家
据介绍,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注册,隶属于中央宣传部、国家电影局的全国电影演员的专业性群众组织。自1985年1月成立以来,致力于电影表演艺术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促进演员提高表演水平、繁荣创作。学会创立的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从第十一届开始落户青岛西海岸,对提高青岛城市知名度,打造东方影都影响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研讨会上,青岛海发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青岛电影学院董事薛莉向参会艺术家介绍了海发集团打造影视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并向学会的艺术家们发出邀请,一起做东方影都的“铸造者”。
作为控股参股4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1200亿的青岛市属大型国有企业,东方影都、青岛电影学院都是海发集团管理运营的知名品牌,影视文化产业是海发集团核心产业,已投资超过百亿。近年来,海发集团构建影视产业园和外景地、产教融合基地、上市公司、影视科技平台、5G高新视频园区、影视产业基金“六个一”影视供应链体系,打造全产业链的科技影都,目前已集聚影视企业超过700家、入驻拍摄影视作品200部,成为山东省“1+N”影视产业基地布局的核心区。其中,被誉为开启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的《流浪地球》,以及口碑票房俱佳的《疯狂的外星人》《刺杀小说家》等优秀影视作品都从影都诞生。东方影都正凭借独特的工业化生产和全产业链配套优势,将更多中国科幻电影的规划在这里变成现实。
陈宝国表示,每次来青岛,都对青岛影视业的蓬勃发展和青岛对影视业倾注的热情有深切感受,“我想这是源自这里的人对电影的一种文化情怀,可以想象得到青岛未来将成为全国甚至亚洲的电影之都。”他期待双方今后长期合作,“青岛就是我们的学会之家,是我们的演员之家。”
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乔榛还记得50多年前青岛海的颜色,“那种蓝色是我在上海不曾见到的。”田华则对五四广场上“五月的风”雕塑印象深刻,她说:“我们学会的‘金凤凰’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落户青岛了,等于学会演员的家也在青岛,我当然爱这个家,也爱这儿的人,爱这儿的一切。”(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单蓓蓓)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