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我的2021:不平凡、不简单、不容易

老年生活报读者畅谈2021难忘事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31日讯  2021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年人的生活节节攀升,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2021即将过去,2022年即将到来。记者采访了几位老年读者,听他们讲述2021那些难忘的故事,记录下令人感动的、喜悦的、欣慰的瞬间。


军休伴侣:志愿捐献遗体 要为国家再作贡献

今年91岁的侯智慧,是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的一名老干部,他戎马一生,曾经参加过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西南等战斗。和平年代,他和老伴郑桂芳投身祖国建设事业,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2021年,他作为老战士代表参加了青岛市“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并收获了多项殊荣。如今,年过九旬的他们又相约做出了一个抉择,一起志愿捐献遗体,为社会做最后的贡献。

幸福生活 不忘党恩

侯智慧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且是火线入党火线转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00年来,我们的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到今天一个富强先进的国家,使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小康生活,这是共产党领导的一个伟大胜利。所以,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能忘记共产党。 ”侯智慧说。

捐献遗体 继续奉献

63年前,侯智慧经人介绍认识了老伴郑桂芳,结婚后两人忙于事业,他整天在部队忙,老伴则在医院忙。夫妇二人生活俭朴,时刻心怀祖国和人民,离休后,省吃俭用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但遇到哪里发生自然灾害、哪里需要捐款助学、哪里需要扶贫济困,他们总是第一时间捐款捐物、慷慨解囊。如今,又要捐献遗体,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做贡献,精神令人感动。

“我小时候要过饭,后来参了军才能吃上饭,可以说共产党、解放军是我的救命恩人。今天我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是战友们浴血奋战,浴血牺牲换来的,他们甚至没有机会看到新中国……我现在老了,能为党做的事情有限了,只剩这把老骨头,还浑身都是病,这不就是最好的研究对象吗! ”候智慧说。

“看着眼前的《遗嘱》和 《遗体捐献荣誉证书》,我们怔怔无言,拿起笔,在《遗嘱》上签字并按下手印。签字的笔重若千钧,它来自于一份沉甸甸信任,一份曾经在千百场战斗中为祖国、为人民出生入死的老兵对我们的信任。 ”军休中心网格员宗文红说。


抗癌斗士:与癌“共舞”传递正能量

患癌症不一定意味着死亡,仍有很多人坚持与癌“共舞”,自信且顽强的活着。赵芳,就是千万癌症患者中的一员,但不同的是,虽然曾经饱受身心折磨,但她用乐观的心态透视注定凡而不平的人生。抗癌27年,她不但自己重获健康,更是创立青岛市李沧区抗癌协会,积极走进癌友们的世界,传递健康的希望火种。

日前,记者在青岛市李沧区老年体育协会,见到了正在忙碌工作的赵芳。虽然今年已经70岁了,但她身体、精神各方面完全不像一个古稀老人的状态,相反,让人觉得她是一个健康、开朗、无忧无虑、享受平安幸福晚年的老人。从交谈中得知,其实,早在1994年,赵芳就身患癌症。当时,得知自己得了侵润性导管瘤的她内心极度绝望,态度消极,不与医生配合,甚至拒绝手术。后来,在女儿的鼓励下,赵芳逐渐恢复理性,决定面对残酷的现实,开始积极的参与康复训练,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1995年5月,当时身体已经恢复良好的赵芳创立了李沧区抗癌协会,她组织百余名癌友走上街头、广场,打健身球、扭健身秧歌、唱歌做操、练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带领并鼓励大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命运奋力抗争。

今年,70岁的赵芳没有闲下来,一边带着癌友们参加公益活动,一边组织老体协的日常活动。她和癌友们共同为艾滋病日做公益宣传、组织参加2021年李沧区健身球交流活动、柔力球交流活动、第五届青岛够级文化节 “非遗在社区”活动,还组建了健身操教练员班等、重阳节带着体协的朋友们参加山东省老年人健步行活动、参加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青岛培训班等活动。

如今,已经完全跟正常人一样的赵芳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她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爱好广泛,柔力球、锣鼓、腰鼓、健身球,唱歌、跳舞……都是赵芳的强项。另外,赵芳还热爱写作,她创作了自己的美篇账号,用文字记录自己与癌友们的点滴。 “人生就是打怪升级,不断让自己变得强大。 ”赵芳说。


曲艺大师:创建曲艺社 年过花甲仍登台

最近这几天,青岛曲艺社的主要负责人朱琦有些忙,不仅忙着筹备演出跨年相声专场,青岛曲艺社的搬迁也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回首过去的2021年,今年63岁的朱琦感慨万千,“作为一名曲艺人,心里都有个情怀,而这种情怀是有责任的,这个行业方兴未艾,总要有人去做一些事。作为领路人,我必须去坚持,去守住这块阵地,让青岛的老百姓也有地方去听相声,去找快乐。 ”

创建曲艺社年过花甲依然登台

作为相声艺术家唐杰忠先生的入室弟子,1958年出生的朱琦已经从事相声表演40多年的时间,曾荣获全国相声大赛捧哏一等奖,对相声表演艺术有着很深的造诣。

十年前,朱琦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青岛曲艺社,从无到有,从开始时只有几名听众,到现如今培育了一个庞大的粉丝群,中间的艰辛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青岛虽然是座年轻的城市,但和曲艺却是有渊源的,我们当初创办曲艺社,就是为了培养观众、培养演员,培养队伍,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去了解相声、接受相声、喜欢相声。 ”

十年坚守迎乔迁期待民间艺术生根发芽

朱琦告诉记者,2021年做得最大一件事就是青岛曲艺社的搬迁,“从台东剧场到天后宫,从浮山后茶楼到樱花小镇,十年的磨砺也让我们有底气去追求新的高度。 ”朱琦说,搬迁升级后,不管是演员队伍建设、团队内部管理,还是产品数量、质量,都将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最终目的还是为岛城的老百姓送来欢乐,让相声这个民间艺术在青岛真正能生根发芽。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2年,朱琦说,把新的园子经营好,让更多观众走进现场,多出一些好的原创作品,让观众在听到相声后能笑口常开,是他最大的心愿。 “一步一个脚印,让喜欢听相声的父老乡亲来到青岛曲艺社听相声,听健康的响声,听文明的相声。 ”

朱琦说,自己还准备再干十年,用20年的时间让青岛曲艺社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让年轻人接上班、接好班。“如果能为青岛曲艺界留下些什么,让大家记住我的名字,我就觉得足矣。 ”


手语摆渡者:架起无声桥梁 爱心没有休止符

在青岛聋人圈里,他的名字无人不晓。从18岁在机缘巧遇下进了青岛中心聋校当老师,今年66岁的王建民已在无声的世界里默默的耕耘着近50个春秋。回首即将过去的2021年,王建民说,他就像一名摆渡者,把有声的和无声的两个世界连接起来,他只是想为这个群体服务,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每天都在忙碌中 全年受益2000余人次

王建民说,2021年,是“王建民手语工作室”成立的第七个年头,这一年里,从茶艺活动、医疗法律讲座,到走进学校普及手语、讲述聋人创业故事、帮助聋人实现学车梦等。据悉,2000多人次受益于王建民和他的团队,光他自己就帮助过几百人。

王建民告诉记者,每天找到他们帮忙的人很多。对健全人来说,他也许只是个手语翻译。而于聋人而言,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不管是普法知识,还是生活工作,聋人的需求是很大的,但很多时候他们和外界沟通不容易,常人不懂手语,聋人之间手语也有差异,我就是希望自己能尽微薄之力切实为这个群体提供方便。 ”

王建民说,和健全人相比,聋人朋友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取得一技之长的聋人,所以只要是他们托付的事情,他都会格外上心,当成自己的事去求助别人。最近,王建民正在忙着准备“聋人滴滴团队”的事情,“打造这个团队,让他们正规起来,只要好好做,不仅能自食其力,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王建民说道。

因为最懂 所以坚定不移

“对于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做这些事情累吗? ”当记者问出这个问题时,王建民坦言,挺累的。但他随即告诉记者,当他知道许多聋人朋友都把他当成是自己人,向他倾诉、分享、求助时,他不敢停下脚步,因为他知道自己最懂他们。

王建民说,他只是普通人做着普通事,他只是一直没有离开这个群体,“做公益最大的好处就是心情好,感觉通过自己努力做成了这件事,整个人都会非常开心。 ”

对于新的一年,王建民说,在继续为聋人做好法律援助、就医等常规服务外,打造聋人滴滴团队、聋人车友会、宣传普法大篷车、开展手语普及、教授预防电信诈骗等是他们要努力的方向,“只要聋人朋友有需求,我会一直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王建民说道。


旅游达人:开着房车游神州 诗和远方共享受

一边“蜗居“房车”,一边畅游祖国大好河山,青岛市60岁的季晓波和妻子刘芳退休后一直“在路上”,他们选择开着房车走出去,体验不一样的晚年生活,三年时间深度玩转全国二十多个省份,用车轮丈量美丽中国。他们每到一处,不仅游览当地名胜古迹、品尝特色小吃,还尝试跟当地人一样的生活,体验各地民风……这种休闲度假式的自由旅行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老年人也可以有诗和远方。 ”季晓波说。

2019年,内退后的季晓波和妻子刘芳在女儿的支持下购置了一台房车,精心装备后,正式开启了晚年房车自驾之旅。 “选择房车自由行,自己的旅行自己做主,省去跟团游的紧张感,获得感、满足感更强。 ”季晓波说,“人的观念变了,中老年人都想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的丰富多彩,走出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季晓波夫妇每年有大半年的时间会在旅行的路上,一两个月的时间回到青岛修整。这几年,除了云贵川、西藏还没去过,大到省份著名古迹景点,小到古香古色的村落风情,夫妇两人几乎都游遍了。

今年,他们两进内蒙,去了锡林郭勒、赤峰等地,七八月份还去了河北承德避暑、在天津喝咖啡、在衡水感受湿地、后经河南进入了太行山,达到了山西壶关八泉峡景区……“新疆的馕坑肉特别美味,他们那的羊跟咱们这不一样,光羊尾巴就有三十厘米宽。肉质特别鲜美。 ”山上挖竹笋、湖里抓鲜鱼、清炒油菜花杆尖儿和苜蓿草嫩芽、用宁夏枸杞的嫩植尖儿包饺子,吃得更加多元化。

这一路上,草原、沙漠、湖泊……旅行的同时,季晓波还学会了无人机拍摄,他和妻子通过小视频、文字记录自己房车旅行生活的点滴,“别有一番风味”。

和妻子开着房车旅行已经成为季晓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如今,夫妇二人没打算停下来,目前两人正在福建女儿的家里,为过年做准备,明年过完年打算去云贵川和西藏,往后还打算去东南亚、去欧洲。 “人生有终点,要充分活好当下,要生活得漂亮、老有所乐。 ”季晓波说。


音乐老师:退休不退岗 教育事业再奉献

今年61岁的退休教师王军工作时忙忙碌碌,退休后也没有享受清闲,而是继续在音乐道路上深耕前行,将快乐传递,让更多的人收获幸福。回顾2021年,由他指导的合唱 《渔光曲》,获得了国家开放大学首届艺术展声乐类一等奖,他感到充实而快活。

荣誉披身专注教师培训

王军年轻时就特别爱好文艺,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里的文艺骨干,唱歌、舞蹈等都是信手拈来。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青岛师范学校、青岛艺术学校、青岛职业教育学院工作,分别从事普师教育,声乐和合唱指挥教学工作。他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在新的领域不断完善自己,艺术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

从教4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输往国家级音乐艺术院校。学生多人获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cctv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赛”一等奖、优秀歌手奖等;同时在音乐创作方面显示了较为全面的音乐素养,几十余首作品获省、市、全国的奖项,其中多首被国家教委、省教委出版、录制成带,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学唱。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王军深入基层,先后在城阳、即墨、西海岸等,定期开展教育培训、辅助教学工作,他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音乐领域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从专业角度指导和提升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深受欢迎。

奉献公益组建多个合唱团

这些年,王军还特别热衷公益,积极参与“艺启梦想 爱在路上”公益活动,每年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前往贫困山区,为那里的孩子们送去艺术课程,关注并支持发展乡村少年儿童艺术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业余时间,王军还组建了多个合唱团,最让他满意的还要属 “红帆女子合唱团”,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0岁,先后在山东省、青岛市各类合唱比赛奖项几十余次。曾代表青岛市赴日本、韩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且多次与德国,法国、加拿大等著名合唱团同台献艺,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合唱团已经走过了16年春秋,团员来自各行各业,只要你真心喜欢合唱并愿意为之付出,只要符合一些硬件条件,零基础都可以。 ”王军介绍,每周二他们会进行一次培训,对于形体、节奏、共性训练都有严格的要求。

谈及2021,王军表示,这一年是他退休后的第二年,工作比在职时更忙了,但内心充实,每天充满了激情。展望2022,他希望波及全球的疫情尽快结束,他还要带领合唱团走遍世界,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展现。(老年生活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磊 许瑶 王镜)

责任编辑:尚美玉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