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城事志》出版,崔燕:为我城写一首诗

近日,青岛本土作家崔燕的新书《青岛城事志》出版,这是一本献给青岛的书。这本书巧妙地将散文随笔手法,与当下脍炙人口的微信公众号写作相结合,应用于对城市的记录与书写中,以文学之笔写舆地城事之志。此书也是2021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的项目之一。

《青岛城事志》 崔燕 著青岛出版社 2021年10月出版

解构青岛城事密码

“从2006年到今年,我一共出了四本与青岛有关的散文随笔。分别是2006年的《青岛的100个细节》,2009年的《爱青岛》,2016年的《青岛美》和今年的《青岛城事志》 。“崔燕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能够为“我城”写作,把这座城市的风情、风土和风物跃然纸上,这本身是一件有趣又有爱的事情。

“城事志”是青岛知名本土文化类公众号,《青岛城事志》的文字是2018年以来的原创精华文章,通过对文章主题和内容进行重新梳理,集结出版。用全新的视角来深度解读青岛的人文、时尚,语言优美,以散文随笔的形式抒写青岛风光和人文底蕴,内含岛城故事、地标记忆、城市味道、青岛印象、文化青岛等多个篇章。此书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这是一个作家的温情观察,又是一座城市的温暖记忆。

与青岛有关的书籍,多以文献类为主,《青岛城事志》不是惯常的史料陈述来写城市,而是带有强烈个人情感的温情述说和鲜活生动的文字描写,甚至带有“首创精神”的发现眼光来描摹青岛。比如,她首创的城市风貌描述“山在窗外,海在脚下,城在岸边”等,精准地概括了青岛的风景和风光,也被其他写作者经常引用。

比如,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写海边特产多用“海鲜”一次,而崔燕第一次在散文随笔类的文章中采用青岛本土俚语“海货”来书写青岛的海味,《海货》一篇可谓活色生香——“在众多食材中,海货是有些“妖气”的一类,无论是出水时的妖娆清澈,还是身后的各种肆无忌惮的味道,都很惊艳。”

比如,青岛近年在打造时尚气质方面可谓独树一帜,崔燕在《时尚是青岛最浓烈的少年气》一文中,第一次用文学和文献双线并行的笔触,让读者在时空与文风的转换中对青岛时尚的发展轨迹一目了然——“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每一个城市都意气风发,希冀自己成为光芒万丈甚或雷霆万钧的时尚教主。青岛这座城市在诞生之初,就因多元文化交融彰显出的气质超群的浪漫气息,经过100多年的成长和蜕变,沉淀下来的依旧是一种青春逼人、洋洋洒洒的少年气,阳光灿烂又春风万里。”

比如,在写青岛老城区的四方路时,用了《谁的青春里没有四方路》这个题目,此后“谁的青春没有……”成为一个时髦的网文标题格式。此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叙述了“我”的四方路,使得众多读者找到了共情回忆——“我经常在夜色掩护下,挤进四方路,直取苟不理包子和温州大排面。每隔五米,要不从四方路大茅房蹒跚出一个钳子把腿的老大姨;要不从卖水果的摊位前,轱辘出几个香水梨;要不从密密麻麻的停车位缝隙,溜达出一条滑稽的板凳大胖子狗;还有,估计刚撸完串,哈完散啤的老青年,倚在开不动的车身上释放着微醺。”

比如,崔燕第一次在网络和出版类的书籍中提出青岛是“水果之乡”的概念。在《被美景遮蔽的水果之乡》一文中,作者梳理将青岛的风物与风景,以美文的形式互为补充——“有人归结青岛的水果为什么魅力四射,或许除了天生丽质的气候、水质、土壤,更重要的是果农匠心般的倾情投入,像对待家人一样精心打理、尊重每棵树。”

《青岛城事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书写了青岛自身。站在全国或者全球的视角,青岛特质属性从书中呼之欲出,让本书还有一种更为突出的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给了青岛一个特定地域的丰富“城设”,将这座城市的人文地理、历史脉络、风土人情,在提纲挈领的基础上以文学的形式丰盈起来。

诚如青岛出版社如是推介这本书——《青岛城事志》是一部介绍青岛的高品质作品,作者崔燕是青岛知名本土作家,之前出版过许多介绍青岛风情的著作。本书图文并茂,语言优美,极富地方特色,作者以老青岛人的视角描绘了一幅既具有烟火气、又处处洋溢着时尚气息的青岛画卷。无论是对外地人还是青岛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了解青岛的优秀作品。

作者自述:为我城写一首诗

多年前,我梦想背上行囊走天涯,自由、流浪、艳遇,希冀所有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都混合着悬念和不确定。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无论我如何冲撞,都始终走不出这座城市。年轻时,是被父母柔软的眼神所羁绊。后来,一次次于青岛之外的行走之后,一天天游走城市深处时所收获的小美好,让早先对青岛的风轻云淡,沉淀为炙热且深刻的“爱青岛”。对“家乡美”近乎偏执的迷恋情结,已成为我骨子里最斩钉截铁的信仰。

去海边浪漫、去山中小雅,去温泉优闲,是影视剧中最常见的度假片段。而在青岛,大海、青山、凉夏,是大自然发放给青岛人的天然福利,近乎奢侈的幸福唾手可得。这座城确实没有辜负了“青岛”这个浪漫且美好且清新且文艺的名字,由此派生而来的“情岛”、“清岛”“倾城”、“青城”,一下子岁月静好,轻舞飞扬起来。

从海边到内地,从城市到乡野,青岛就像一帧斑斓逼袭的全景大画幅。令人窒息的360度绚美,从眼睛的惊艳,直抵心灵的震撼。青岛太美,即便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并不古老,但天生丽质与浪漫街景所迭化出的万千风情,足以打动所有与之相逢的过客,也足以温柔所有与之相爱的归人。

山在窗外,海在脚下,城在岸边。年轻时候一直在青岛老城区工作,窗外有我熟悉、感动的老城风景亲切蓬勃地展开。海阔天空一路是蓝,向左是曼妙旖旎的海岸线,向右是人烟生动的老街巷。

经典的老城区经年游离着时光之外的原味与本色,以质朴、逍遥的慢生活,散发出柔软而温熙的淡淡光芒。继西藏、丽江等已被驴友们无节制地挥霍之后,这里正上演着各地小清新们“热爱、怀旧、品味、艳遇”的现在进行时。

老城区如同老玉包浆,焕发着厚实而素朴的光芒。作为青岛有建置历史以来的考古层,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迹,风情万种的欧式街景、活色生香的市井风景,天生丽质的山光海景,都能够在这里找到。

于是,我借助在这个城市里飘来飘去的工作,开始有意识地行走于各条熟悉亦或陌生的大街小巷,并为之写作。老街有一种斑驳而缭乱的美,曾经的日子鲜活过,潮湿过,时间在这里陈酿出空茫的诗意。老街的住户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青岛,他们夏天在繁密的花木下乘凉,在有晴好阳光的日子晒被。他们躲在过去的生活里,安然自得于这种看起来似乎少有鲜明时代印迹的日子。有时候,我会停下来跟他们聊天,听他们讲那些埋伏在心底的过去时光里的秘密。这些密密匝匝的故事和老人素常“最青岛”的生息,仿佛被赋予了某个“甘苦与共”的密码,以忧伤如昨的代入感,使得老街因旧事的组合而生动丰满。

飘着碎雨的暮春时节,老城重重叠叠的新绿与花影,婆娑为灵动的光影和清新的街景,是我心仪的身边美事碎碎念。这样的日子,我通常会早起徒步上班。鲁迅公园上下起伏的滨海步行道;八大关清丽婉转的林荫道;福山支路和黄县路上被淅沥的雨滴打湿的马牙石路;汇泉广场那一片闹市中的“绿野仙踪”……青翠欲滴的空气仿佛充盈着浓郁的荷尔蒙味道,让人迷醉到一定要写一封情书献给青岛。

青岛一直不是青岛人的“我城”。青岛更像是一个大众情人,曼妙着一个迷人的指向。正如大家所知,这里有着近现代文人名士惬意且中意的闲逸生活,酝酿和升腾出中国近现代新城市文化的繁花似锦,缱绻过多少你侬我侬的青岛往事。与这里有过美丽交集的文人曾写过无数美文,晚年的梁实秋回忆青岛的文字中亦会飘散着一种叫做“乡愁”的东西。

光风霁月、高山流水。当一个简单的青岛人是有福甚至赋闲的,暖意熠熠的城市有时像隔在红尘之外的另度空间,让人无法挣扎、无可救药地爱慕这里,用一辈子的时间。

责任编辑:管佳宇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