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国家速滑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实地了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情况,看望慰问运动员、教练员、运行管理人员、服务保障人员、科研人员、媒体记者和志愿者等,向大家致以新年祝福。
自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以来
作为反映盛会筹办进展的一面镜子
场馆建设工作备受世人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数次实地考察
亲自指挥部署场馆建设
↑2017年1月23日,习近平在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临时展馆外平台眺望冬奥会相关场地规划用地。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市石景山首钢园区北京冬奥会展示中心展厅,了解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场馆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情况。
↑2021年1月18日,习近平在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考察调研。
冬奥建设者们牢记总书记嘱托
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贯穿场馆建设工作
↑这是2021年5月8日拍摄的“冰丝带”国家速滑馆冰面。国家速滑馆1.2万平方米的冰面是二氧化碳制成的“最环保的冰”,在绿色、环保、可持续方面为奥运会树立新标杆。
↑这是2019年5月8日,工人在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姚家滩村的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康保换流站施工。张北柔直电网工程将张北地区的风光电能接入北京电网,助力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
↑2019年12月10日,北京史家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冰立方”体验冰壶。“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变身“冰立方”,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未来其南广场地下建设的冰场将全年面向群众开放,为全民冰上运动做好服务。
↑2019年12月11日,一名滑雪爱好者在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的云顶滑雪公园滑雪。张家口赛区“三场一村”(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奥运村)在冬奥会后,将作为奥运遗产永久保留,成为奥林匹克公园,并将依托奥运影响和云顶滑雪公园冬奥竞赛场地以及周边雪场资源,打造以承办国内外顶级冰雪竞技赛事、大众冰雪旅游度假为特色的世界冰雪体育运动胜地和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
↑2020年10月18日,中国制冰师李开顺(左)与法国制冰师法比安在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上进行施工作业。北京冬奥组委建立特聘专家制度,选聘外国专家参与筹办工作,在场馆建设、赛道设计、竞赛组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9月24日,境外媒体记者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前拍照留念。当日,来自境外82家媒体的103名记者走进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和国家体育场“鸟巢”,了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建设情况。
↑这是2019年4月8日拍摄的完成屋面索网结构张拉工程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速滑馆采用面向未来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大大减少屋顶用钢量。
↑2021年4月2日,“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冰球比赛在国家体育馆正式拉开帷幕,这也是国家体育馆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场馆的首次亮相。据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39个场馆,其中10个利用既有场馆遗产、4个利用土地遗产,有效节约资金投入和土地开发。
一个个冬奥地标
以“奥运标准”从蓝图变为现实
↓点击视频,带你看北京冬奥会场馆
盛会脚步渐近
“冰丝带”飞扬 “雪如意”舞动
只待四海宾朋聚东方
共襄冬奥盛举
监制:倪四义
策划:刘洁 郑卫 兰红光 赖向东 王建华
统筹:鱼澜 李尕 毕晓洋
制作:赵丁喆 孔卉
摄影:李涛 谢环驰 燕雁 申宏 岳月伟 杨世尧
陶希夷 鞠焕宗 张晨霖 牟宇 彭子洋
视频:周义
编辑:谢秀栋 陈海通 虞东升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