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市南区:打造品质博物馆 让老城历史文化“活起来”

2022-01-08 22:03 微市南  
12月31日,记录山东第一条铁路历史的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正式开馆。这座位于泰安路2号青岛火车站东广场的博物馆,以回眸的视角俯瞰100多年来胶济铁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西部老城的历史文化气息,再添厚重一笔。

图片
据介绍,截至2021年12月,市南区共有注册备案博物馆18家,达到每2.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国际领先水平。从地图上看,市南区博物馆的分布多集中在西部老城区,在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品质博物馆的建设,无疑是开展老城区申遗的一笔“财富”。
老城的“惊喜”
“读书十几年,曾学过老舍先生的作品,却未曾了解过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家,今日偶然来到骆驼祥子博物馆,有幸了解先生创作的过程、环境……”这是十一期间一位四川游客的留言。博物馆所在的黄县路,是有名的咖啡一条街,大学路红墙也在附近,游客众多。“有的游客为红墙和咖啡而来,无意中发现了这里。”馆长王咏介绍说,在热闹与喧嚣中,骆驼祥子博物馆,独守了一份宁静。上世纪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以及小说《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一批优秀作品。
图片
青岛老城区见证了青岛近现代历史,这里聚集着众多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还有八大关和小鱼山两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青岛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特色。
龙山路26号,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迎宾馆),凝缩了近代以来青岛城市的历史风云,呈现了东西方建筑文化对话的丰富图景;湖北路17号,一九零七电影博物馆,将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水师饭店旧址,建设为展示电影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互动体验场景的城市文化客厅;广西路12号,青岛时光印记印刷博物馆,打造为中国传统印刷文化的传承和体验课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莱阳路8号,中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对外开放,正朝着恢复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方向努力。
“偶遇”,是很多游客到访骆驼祥子博物馆的真实“写照”,也是游客漫步西部老城的别样体验——不经意间就会遇到一家博物馆,像是老城留给游客的惊喜。
2021年,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策划和实施了“丈量青岛——走近老建筑”文旅公益行活动,该中心副研究馆员提文凤告诉记者,这一年他们共策划了三条丈量路线:青岛与海洋、观穹台窥象,忆名家故情、融合万方——太平角为主题。“通过故事挖掘、实地探访、现场直播、专家讲述等形式,带领广大市民、游客以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对话城市老建筑的前世今生,在线观看流量共计64.27万,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对城市文化的深度发掘,对丈量线路的精准打造,对城市故事的有效讲述,最短的时间内串联起老城区文化元素和城市建筑记忆,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领略青岛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品读青岛的城市内涵。
图片
博物馆的“功用”
位于安徽路5号的青岛邮电博物馆,为德国胶州邮政局旧址,馆藏文物展品约1000余件,历史图片1000余张,向游客展现了百年来的邮电通信发展旅程。63岁的周宁是邮电博物馆的行政总监,一辈子与通信结缘,退休后又回到这里。在这里,他们开展了两项特殊的“业务”,一个是明信片,一个是慢递。
图片
邮电博物馆“汇聚了全青岛最多的明信片,浓缩了青岛的精华”,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盖戳、邮寄,也可以在这里写一封信,寄给未来。周宁说,她见过有母亲写信给未出生孩子的,有学生写给未来自己的,她也看到有人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在这里写一封慢递信,提笔又落下,字句斟酌,写得郑重,让她生出“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在这个什么都讲求“效率”的时代,邮电博物馆里,“从前慢”的书信文化还在。“以前人们在这里寄信、打电话、邮寄包裹,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没有发生变化的话,那就是这里始终在做一件沟通人们之间情感的事情。”
2014年,舒乙先生来到邮电博物馆,看看父亲曾经邮寄书稿的地方,并在这里为女儿留下一封十年后寄出的书信。一家三代人,在邮电博物馆,以这样的方式关联。
“在这里可以看到青岛邮电通信的百年沧桑,但这里不只是展示、陈列,也不只是活化利用老建筑,这里留下了记忆,个人的、城市的、民族与国家的记忆,这才是我们想做和正在做的。”周宁说道。
王咏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参观只是最基础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引导大家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得到更多的启迪。”今年骆驼祥子博物馆就举办了九期“读经典•品市南”系列读书会活动,从两大历史文化街区的文人作品开始,解读作品,了解青岛人文。
在团岛三路16号,针路航海博物馆,这样的工作也在进行着:弘扬航海文化,传播海洋文明。
这是一栋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海岸电台历史建筑,馆藏航海文物近600件,对外展出近400件,最远可追溯到宋代,拥有古老的航海天文钟、罗盘、船灯、沉船瓷器等一批珍贵展品。山东海事局四级调研员马桂山告诉记者,针路航海博物馆的特点是:特色、精诣、专业。“航海文化博大精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经天纬地,踏入航海文化的大门,你就会体验到航海文化的魅力与神奇。我们把专业的航海知识,转化成易于理解接受的科普知识,通过讲解展品的功能、作用,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向公众传播航海科普知识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启发学生的航海梦想和海洋强国思想。”
图片
据介绍,针路航海博物馆已经入选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青岛市中小学生社会课堂、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水上安全进校园活动基地、八大峡街道党建先锋教育基地等。除参观外,展馆承担了中小学生水上安全与防溺水教育、航海科普教育、海员心理健康与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项目,以及航海与海洋研学项目,深受学校师生、家长的喜爱。
“你看这个南宋时期最原始的‘手雷’,这是我们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应用,这个明朝初期的水浮司南,这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历史记录”,马桂山说道,“青岛的航海文化底蕴深厚,有6000多年的海洋文明史,亿吨大港、千帆之都、海洋名城,我们需要一座航海博物馆去和世界沟通、交流,展示我们的航海文化,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博物馆传承记忆,浓缩文化。把博物馆建设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相结合,创新展示与传播方式,用足“绣花”功夫,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教育、科普、旅游等深度融合,让青岛的历史文化“活起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市南区的一个自觉实践。
“近年来,市南区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模式,不断拓展文博场馆投融资渠道和运营主体,完善文博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对新开办文化场馆、场馆日常运营、承办高水平展览活动等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博场馆建设,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道:“我们将结合西部开发博物馆业态,深挖文物本身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保持现有世界领先水平基础上继续实现突破。”(文:王玮)
责任编辑:乔文静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