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13日讯 近年来,即墨区农业农村局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聚力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园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等方面创新突破,积极打造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现代园区集中、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的发展模式,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的“即墨路径”。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在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即墨区积极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工作路径。
在青岛地区率先出台《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意见(试行)》,并在灵山街道花乡药谷双创中心完成了首张《农村土地经营权证》颁发,审核登记土地2095.46亩,涉及5个村庄,是青岛市发放单体面积最大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通过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在加快土地流转的同时,指导镇村建立起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在灵山街道、大信街道、龙泉街道、移风店镇4处镇街开展土地流转整镇试点。支持发展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村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目前,全区农村承包地总面积为94.63万亩,流转面积为43.02万亩,占比45.46 ;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66.24万亩,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70 。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产业向现代园区集中
坚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产业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指导镇街在每个社区同步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明确主导产业,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和《关于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的扶持力度,发展高质量现代数字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和产业强镇创建工作,组织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产业强镇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市级田园综合体9个。
瞄准现代种业这一农业“芯片”,做好现代种业文章,推进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印发了《关于建设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的意见》,构建以种业产业链条为主导,种业企业为主体,种业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累计引进现代种业项目14个,种业企业37家,涉及500余个蔬菜、花卉品种的研发和培育,实现了种业产业的集聚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
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列为财政投资重点项目和为民要办事实之一,今明两年安排2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支持8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
今年在灵山花香药谷、龙泉莲花田园、移风七彩田园和鳌山茶香梅谷4个条件成熟的区域先行重点打造。按照片区化规划、景区化打造、园区化建设的要求,以项目引进为基础,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为支撑,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通过抓镇促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将土地规模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因地制宜打造产居融合新型社区,加速低效土地高效使用盘活,带动群众到园区就业、向社区集聚。灵山街道、大信街道采取“政府主导、国企参与、市场运作、自我平衡”模式,实施了12个村庄2500余处房屋拆迁,建成产居融合新型社区。其中灵山孟沙河社区投资23亿元,对7个网格村实施改造,配套建设了党群中心、养老中心、大数据智慧社区平台和社区幼儿园等服务设施,村民足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城市化的公共服务;村庄集体收入从不足100万元、增长到700万元,村民成为得股金、薪金和租金的“三金”农民,户均增收2万多元,成为“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的产居融合新样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巩荣 文/图)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