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聚焦资本赋能,青沪加速“链接”

两地企业家“云端”共话高质量发展,现场7个资本类重点项目签约

聚焦资本赋能,青沪加速“链接”

■活动现场,7个青沪合作资本类重点项目签约。

携手开放、合作、共赢,开年之际,青岛与上海两座城市的深层次链接以一场资本对话开启。

1月18日,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年会在青岛和上海同步线上举行。作为青沪合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青沪两地知名企业家、国内资本领域权威专家、商协会负责人“云端”相聚,共话基金赋能企业转型、资本赋能青沪发展。当日,7个资本类重点项目签约,同时举办“青岛市经济发展咨询专家”聘任仪式,青岛“城市合伙人”不断壮大。

专业实训走深走实,青沪合作务实高效。疫情虽然阻隔了青沪企业家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却阻挡不了青沪相拥的热情。

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论坛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为资本赋能青岛发展‘四新’经济和重点产业,加快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探索了新路径。”青沪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云杰说。

以“青沪携手,资本赋能”为主题,聚焦城市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借力资本市场放大资金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场在开年起点举行的论坛,本身就代表着新机遇、新财富、新价值的行业风向。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基金投资领域有着领先优势,资本赋能实体经济成效显著。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在近百日的“上海时间”里,持续深化与上海的项目、资本、智力的紧密衔接和区域协同,着力推动青沪企业之间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赋能”。现场,7个资本类重点项目签约,包括青岛银行与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规模100亿元的全面战略合作项目、CMC资本与青岛海发集团半导体基金合资GP项目、胶州市与新中联集团总规模7500万美元的新中联青岛供应链项目等,另有19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涵盖资本项目、投资项目、战略机制合作、人才技术资源共享等诸多领域,成为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以青沪“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力项目招引的生动见证。

“感谢青岛企业选择了我们作为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半导体产业基金。”作为现场签约的企业代表,CMC资本合伙人蔡祥坦言,对半导体发展而言,应用场景非常关键。青岛工业基础强,诞生了海尔、海信、澳柯玛这些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工业制造方面的实力企业,为半导体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青岛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城市,与欧洲、日本等市场联系紧密,在青岛落地发展,有利于引进国际专家和人才,链接国际市场。青岛产业链初具雏形,工业物联网独具特色,应用场景可以反推研发的突破。接下来,希望结合基金,构建产业研究院,形成包括产线上下游和设计集群三位一体的生态,以资本推动产能优化和场景数字化的纵深发展。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实现与资本的有机结合?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少泉在高端访谈环节分享了企业在蓝色金融领域的最新探索。立足青岛海洋特色,青岛银行多层面构建了高标准蓝色金融服务体系,为蓝色经济发展注入了金融动能。“在科创、‘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郭少泉透露,青岛银行成立了山东省首家科技支行,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打法,“青岛银行有能力、有信心也有责任,为上海的企业和企业家来青投资提供既全面又有特色的配套金融服务。”

■高端访谈环节,青沪两地企业家真诚交流,互相抛出合作橄榄枝。

激发企业活力,服务实体经济

企业家的盛会,企业的转型升级是绕不开的话题。

“国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一种得到普遍认可的观点。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冰介绍,基金正是实现这种有机链接的关键,这也是此次论坛年会聚焦基金领域的重要原因。

围绕基金和资本赋能青岛高质量发展、深度嫁接青沪资源,由上海财经大学创投校友会会长郑峥嵘作为嘉宾主持,上实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箭、CMC资本合伙人蔡祥、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永亮、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少泉共同呈现了精彩的高端访谈。

在推进青沪各层面的合作中,基金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面对主持人的提问,郭箭表示,“基金天然是汇聚资源的资本管理工具,是合作的纽带,能够带动区域要素流通、互补、融合,能够灵活布局战略新兴领域的科创型、小微企业,不仅仅是投资工具的提供者,也是管理制度的提供者。”郭箭说,坐落于崂山金家岭的上实中心项目已经成为区域合作的样本,青岛和上海作为城市气质最接近的城市,未来可以探索更为广阔的合作,企业也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当前,资本市场的“青岛现象”早已被敏锐者感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资本对企业成长的赋能格外明显,国资国企是一个重要的观察领域。青岛华通集团董事长王永亮现场介绍了企业围绕智能化先进制造业股权投资、资本运营及产融服务主业和工业园区开发运营主业,着力构建“产业+园区+基金+产融服务”四位一体运作模式,打造实业、物业、资本运作、数字四大产业板块。“现在,青沪两地的合作机制越来越完善、合作渠道越来越多,后续我们将借力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与上海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王永亮说。

作为重要的改革方向,青岛市属企业正加快形成市场化经营机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除了上市外,国有企业通过设立和引入基金,促进创新经济的发展,同时扩大央地、地地合作和混改,推动企业做强做大,青岛和上海合作就是个很好的样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对青岛国企改革成效给予了肯定。

迈向资本市场,企业的质量至关重要。论坛上,创新成为与会嘉宾们口中的高频词汇,周云杰分享了卡奥斯借力青沪合作的成功案例。卡奥斯作为青岛首批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通过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AI与数字孪生、工业大数据等技术,为商飞、沪东重机、上海烟机、佳能光学、上汽等企业赋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重点行业的应用样板,目前已承接1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十余项青沪两地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工程。

青沪融通互动,资本持续赋能

挂起职务当职员的实训干部们,时常被上海的企业家精神所鼓舞。活动现场,青沪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被聘为“青岛市经济发展咨询专家”。

“我被问到很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是青岛?”在担任青沪企业家联谊会会长1周年之际,郑永刚这样回答:“青岛的魄力、青岛的效率、青岛的温度,奠定了我们投资青岛的信心,也奠定了我们未来继续把青沪企业家联谊会这个平台做好做强的信心。”

成立一年来,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充分发挥青企“走出青岛”共享赋能、沪企“走进青岛”综合服务、创意创新创造孵化加速等平台的作用,实现青沪资源深度链接、项目加速落地、成果快速转化。截至目前,通过平台促成青沪两地合作项目31个,基金管理规模277亿元,产业类项目总投资199亿元,涉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服务、商贸等多个领域。目前,青岛已成为上海“四新”经济北上辐射发展的重要基地,上海成为青岛企业“走出去”的主战场,两地合作进入新阶段。

到场的企业家们对青沪两地合作寄予厚望,隔着屏幕依然多次向对方抛出橄榄枝。“科创板的设立和发展为上海带来了广阔的科学技术凝聚力,让更多科技领域的真金得到发光。青岛常年以来是长江以北的战略支点城市,拥有领先的制造业产业链基础。可以通过基金等方式形成一个长效沟通纽带,联合两地产业集团共同赋能,将良好的科创资源落地为资本资源。”郭箭说。

“人才是基础,载体搭平台,资本是关键。”就进一步加强青沪携手、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人才实训这种方式,双方互相学习,深度融入,加深了了解,建立了友谊,建立起了沟通合作的桥梁,效果非常好,希望加强总结、不断优化、长期坚持。”此外,他建议成立高层次的青沪合作专家委员会,邀请上海、青岛的企业家、投资家、科学家,围绕两地城市产业合作展开全方面的对接。在资本层面,设立青沪合作母基金,共同做强做大两地战略产业。在载体方面,建立双向产业飞地的模式,通过跨空间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借助上海建设双循环战略节点的区位优势、建设人才高峰的人才集聚优势、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本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

新起点上,青沪合作将充分发挥两地丰富的金融要素、科创资源、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优势,将全产业链、全要素的金融资源更加精准地覆盖、辐射青沪两地企业,以资本赋能实现青沪更高水平的合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马晓婷  文/图)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