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17日讯 今天上午,随着云敲钟的一声钟响,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继商汤科技之后港交所的第二家纯AI企业,同时也是中国“AI+制造”第一股。
创新奇智成立于2018年2月,由创新工场李开复联合创新奇智现任CEO徐辉联合创办,于2020年底迁入青岛。从成立到上市,创新奇智仅用47个月时间,跑出了AI企业的加速度。
创新奇智为何能成为行业黑马,又为何会选择落户青岛?为此记者专访了徐辉,听他讲述了创新奇智的创业故事。
因制造业与青岛结缘
创新奇智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于企业级AI解决方案提供商。管理团队有着20多年B2B企业服务经验。徐辉本人更是曾在IBM、SAP、微软、万达等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高管。
在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来的AI领域,创新奇智能在资本市场赢得额外的关注和青睐,绝不仅仅是因为担任董事长的李开复。鲜明的“AI+制造”标签以及在制造业领域的深耕也是创新奇智被记住的重要原因。
作为企业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制造业和金融是创新奇智重点布局的细分行业。尤其在制造业领域,创新奇智已经是不折不扣的No.1。
第三方机构沙利文数据显示,以2020年收入计创新奇智是中国制造业AI解决方案市场最大的AI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供应商。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制造业在创新奇智营收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是第一大来源。
制造业场景复杂,对行业知识要求极高,被公认为AI落地难度最大的领域之一。但在徐辉看来,不论难度多大,制造业都是AI产业未来最大的“势”。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力度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而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用徐辉的话说,“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也正是因为制造业,让创新奇智与青岛结缘。徐辉表示,不论聚焦现在还是展望未来,青岛都与创新奇智的发展高度契合。青岛以及山东有非常完善的制造业产业布局,几乎涵盖了所有制造业的细分行业大类,包括创新奇智目前聚焦的钢铁冶金、半导体、3C、汽车装备、能源电力;未来,创新奇智要拓展更多制造业垂直细分领域,真正成为“AI+制造”领域的专精特新,整个山东半岛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也将为创新奇智发展助力。
尽可能将AI技术模块化
在徐辉看来,围绕企业客户,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客户的场景落地能力,是创新奇智相较其他AI企业的重要差异化优势。依托自主研发的三大技术平台,创新奇智将AI算法和技术能力尽可能模块化,以此提升技术落地速度并提升复用性。
“不能过度迷信技术和算法,客户不需要卷积神经网络这样的专业名词,他们只要你告诉他用了这个技术以后,能不能比隔壁街的竞争对手多拿下几个客户。”在点点滴滴的摸索中,徐辉对AI创业以及AI企业如何成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创新奇智因此给自己立下了目标——让客户在6个月内看到价值。而模块化开发,正是创新奇智保证解决方案快速落地的重要秘诀。
就好比搭乐高积木,创新奇智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将算法模型、数据库以及自主设计的硬件组合和软件模组快速组合为合适的解决方案。目前,创新奇智已经累计研发技术资产近2000项,相当于创新奇智有了近2000个基础模块,基础模块越多,能快速搭建的产品方案就越多。
目前,创新奇智拥有约255名技术人员,占比69.1%。累计申请634项AI相关专利,成功注册126件,其中包括79件发明专利。
独特的技术优势也让创新奇智能在研发投入和产出之间较好找到平衡,而这却是当前大量AI科技型企业的最大痛点。徐辉介绍,据估算,创新奇智每投入1元钱研发,在第二年就能得到1.7元回报。
招股说明书显示,从趋势上看,创新奇智离盈亏平衡的拐点已不远。2018-2020年,公司亏损净额出现明显收窄。亏损率也在成倍缩小,从2018年的122%缩窄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14.6%。
上市只是“加油站”
以开盘价每股26.3港元计算,创新奇智市值超过140亿港元。
专精“AI+制造”的创新奇智上市,都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具有标杆性意义的事件。但在徐辉看来,这只是创新奇智发展道路上的“一小步”。
“上市是创新奇智的里程碑和加油站,但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徐辉表示,创新奇智不是要做行业的猎手,而是要做农夫,要真正让AI技术为千千万万企业创造性的价值。
AI自诞生以来,就被视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业内外人士都有很多关于AI改变人类生活的天马行空的想法。
在徐辉看来,以创新奇智为代表的AI企业,只有从踏踏实实的技术落地做起,做好每一个场景和案例,才有可能让全社会看见AI的更大价值。
上市,标志着开启了创新奇智2.0。徐辉表示,要将今后的每一天当成创业的第一天,大胆创新,不断探寻适合的增长范式。
行业数据显示,未来5年全球AI行业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7%,而中国则更高,预计将达40%。在这个广阔的蓝海市场中,创新奇智有信心不断开创AI商业化新格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