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30日讯 犹记得2020年春节,本该喜气洋洋的隆重节日因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突发疫情而变得紧张,涌现出无数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工作者,其中原本陌生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也迅速发挥起重要作用。如今一晃间即将迎来疫情发生后的第三个春节,三年春节中,有许多“感控人”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不管除夕春节、不论黑夜黎明,都在岗位上默默坚守,为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今年36岁的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谭善娟,迎来了医院感控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也将连续三年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岗位中“过大年”,保证患者安全、保护易感人群,全力为医务人员安全站好岗,在防控疫情的路上,书写着自己的坚守故事。
院感是医疗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在人来人往的医院里,院内的感染防控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再次彰显了感控的重要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既要保护患者安全、又要保护医务人员安全,这是公共卫生医生的使命。“感控是一个交叉学科,涵盖预防医学、管理、护理、临床、建筑、检验等专业,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监测、感染病例诊断、院感暴发处置与报告、风险评估、传染病防控、目标监测、手卫生、职业防护、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疗废物处置……有些同道戏言感控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四周管墙壁’。”昨日,曾在定点医院隔离病房工作的谭善娟在采访中向记者解释。
“我们需要对整个工作、各个环节全面掌握,养成敏锐的职业嗅觉,对日常工作发现的一丝不好苗头,及时识别和排查,感控工作正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构成,贯穿在临床工作的每个环节,它像一座大坝、一道防线,保护着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危。”谭善娟告诉记者,哪怕小小的一个手卫生,都会引起意外的伤害,因此,感控工作就是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确定性措施应对不确定因素,持续将感控要求落实到诊疗全流程、全环节中去。
三年春节守护送上平安“敬业福”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谭善娟已经怀孕9个月,但面对严峻的形势,毅然站在了抗疫一线,对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PCR实验室等区域的布局再改造、流程再优化;根据工作岗位、诊疗操作风险制定“一科一岗一策”,建立全员防控的工作机制、院感防控网格化管理机制和感控巡查督导机制;在疫情防控初期防护物资非常紧张的时刻,进行风险评估,将有限的资源用在了刀刃上,既防止医务人员感染又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感控工作规范有效的落实,更需要不断的培训和督导,“用心丈量每一个流程、用脚丈量每个病区,”怀孕9个多月的她每天到临床一线培训与督导,每天都能走上一万多步。“直到生产的当天,是一个周日,在给同事做完培训后回家时已是下午6点,而到了晚上10点又赶回医院生孩子。”谭善娟笑道。
2021年春节,家有两个宝宝的谭善娟依然坚守在医院感控工作岗位上。原来,每逢春运,医院的疫情防控任务都比较艰巨,要做好人流、物流的管控,加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病区管理,筑牢感控底线,是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春节这个特殊时期,谭善娟没有给自己任何退缩的理由。2021年9月底到11月,作为定点医院隔离病区院感组组长,谭善娟连续2个月吃住在医院,也是年幼的孩子们第一次这么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即使晚上也因她工作忙碌一连十几天无法相互聊视频,“妈妈在工作打病毒……”懂事的孩子们带给了谭善娟乖巧与理解,再次让她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在她的眼中,一次不严格的口罩密闭性测试、一次脱摘防护用品的蹦弹、一个失效的门禁、一场失效的医废无害化处置,都要见微知著,确保问题即知即改、闭环管理;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创新性提出进入污染区工作前的防护用品穿戴和工作内容核查、病室内高风险管控细节管理等精准化疫情防控措施,实现了院感事件零发生的目标。
坚守医者初心无私铺就感控之路
2022年元旦,谭善娟再次临危受命,依然几乎每天吃住在医院,在圆满完成救治工作后,目前仍处于隔离期,直到除夕夜当天结束隔离后才能与家人们短暂团聚。春节后谭善娟还将继续投入到定点医院隔离病区的感控工作中去,错过与家人们的团圆相聚,错过二宝的2岁生日……但在仍不放松的疫情防控面前,她又是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其实在与新冠肺炎作斗争的2年多时间里,让我更加明白了‘家’的含义,也让我更确认我想成为怎样的人。”谭善娟深知有“大家”,才有小“家”,她在守护他人的同时,也默默感恩于从老家临沂前来照看孙子的公婆,感恩于医院和组织上对她家人的照顾。
“作为一名党员,能有机会用我的专业知识,保护岛城的平安生活,我定会时刻准备着挺身而出、拼尽全力。”2022年虎年春节即将到来,也是谭善娟的本命年,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尽快战胜疫情,大家都平安健康。“在过去抗击疫情的日日夜夜中,我比以往更加坚信坚持的意义。”用平凡的实干书写不平凡的赞歌,谭善娟坚信“感控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将病人安全时刻放在心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才能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责任编辑:尚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