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喧嚣过后,探寻青岛地铁“医生”的“夜生活”

随着最后一辆列车驶进场段,青岛地铁一整天的运营正式结束,岛城也从忙碌喧嚣渐入寂静。但此时,有这样一群人正蓄势待发,他们穿上反光衣,戴好安全帽,提着工具箱前往检修地点,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他们就是地铁检修工。近日,早报记者走近这群默默无闻奉献的地铁“医生”,倾听他们的故事。

车辆检修工 >>

检修1500伏高压线路

众所周知,地铁车辆检修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如果车辆检修不好出了问题,后果难以想象。

今年24岁的孙嘉俊是青岛地铁1号线瓦屋庄停车场车辆部检修1车间轮值融合班组的检修人员,2月8日晚7时左右,他准时来到瓦屋庄停车场,准备开始一天的忙碌。 “上班前我们要进行安全预想和班前会,所以我们一般都会提前十几分钟到岗,为当晚的工作做充分准备。”孙嘉俊说,列车结束了一天的运行后返回场段之前,车辆检修工们首先要对车辆股道进行送电作业。

车辆检修工在车底穿梭查看机械部件。

当晚,在库区内,手持对讲机里传来果断而有力的声音:“断送电人员,请你们按照晚高峰接车计划进行夜间接车、送电作业,务必确认好相应股道内及周边无其他作业人员,确认股道内无异物! ”这是工班长薛坤朋正在对库内断送电操作人员强调作业要求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隔离开关柜断送电作业是车辆检修工要在夜班开展的首要作业任务,为便于专业人员登车进行后续检修作业任务,只有在操作人员通过隔离开关柜将库内股道一一送电后,一列列完成正线运营回库的电客车才可以安全平稳地驶回库区股道。而在每一次隔离开关柜断送电作业前,车辆专业人员都会与班组长、车辆检修调度人员再三确认相关信息,并严格按照断送电作业相关规程执行操作任务,这是对电客车的一种硬性保障,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提示性保护。

“送电作业是检修工作中高危一环,要求我们作业人员必须熟知送电流程,并取得特种作业证。 ”孙嘉俊说,检修工们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通过“一人作业、一人监护”的方式手动对1500伏高压电隔离开关柜进行送电。送电作业的操作关乎着电客车的“生命安全”,所以整个送电过程不能有一丝马虎,“细心、精心、耐心”一个都不能少。而这样的操作,一晚上他们要重复近百次。


孙嘉俊检修列车车底的轮对和制动闸瓦。

有了电,就可以开展后续的检修工作了。车辆检修工们要在深夜对电客车进行全面体检,螺丝是否松动、电气管路是否牢固、机械部件是否可靠,都是他们的检查内容。只见他们两人一组,时而弯腰,时而抬头,穿梭于车厢与车底。冬日的夜晚深沉寂静,检修库中的他们却忙得热火朝天。精检、细修是他们心中的准则,让一列列地铁安全出库是他们的责任担当与光荣使命。凌晨4点,室外温度已达零下8℃,在安顺路车辆基地,检修工作已告一段落,检修工们的脸上却没有丝毫放松的神情,因为他们马上要开始紧张有序的发车巡视保障作业。

这些车辆“医生”将每一列车的车号记录下来,根据发车间隔排好顺序,他们精神高度集中,仔细聆听在发车过程中列车是否出现异响,如同听诊的医生。直到目送电客车准时、平稳地驶出场段,行驶向正线,他们才能放下心来。

刺骨寒风,帽子和工装已无法抵御寒冷,但车辆检修工们依旧坚守在冰冷的股道旁,演绎着寒冬里最温暖故事。

接触轨检修工 >>

徒步穿越地铁隧道

接触轨是为列车行驶提供高电压的设备,地铁一旦没有稳定的电力支持,后果不堪设想。隧道中每天都有上百列电客车疾驰而过,强烈的隧道风会带来尘土,覆盖在各种电缆上,甚至可能导致电缆破损、老化、连接处松动等情况。要确保电客车能够正常取流,接触轨检修工的工作格外重要。

夜深人静时,接触轨检修工们穿上荧光衣,戴好安全帽,拎着备品包,徒步行进在幽深的隧道里。隧道中复杂的环境增加了检修的难度,检修工们长年与轨道、螺丝刀、钳子和扳手为伴,日复一日重复相同的动作,枯燥乏味,但他们却从无怨言。

在隧道区间,接触轨检修工们需要徒步跨越几公里的区间抵达区间所,再加上冬季温度低、环境差,对检修工的体力提出了挑战。在巡检过程中,每一颗螺丝、每一条接触轨都必须仔细观察,为了擦拭电缆,需要无数次蹲下与起身,腰酸了就捶一捶,背痛了就敲一敲,然后继续前行。

接触轨的施工作业必须在断电的深夜进行,常常直到清晨才能结束。

探伤检修工 >>

跪地探查钢轨情况

地铁轨道每天要经过上百列电客车的碾压,日积月累,钢轨的几何尺寸会发生细微的变化,甚至产生“病害”。因此,线路专业的检修工们常常要采用超声波钢轨探伤和手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钢轨进行“体检”,并根据钢轨的伤损情况及时采取整治措施。


探伤检修工对轨道做“体检”。

夜晚的工作从施工前的班前会开始,明确当晚工作内容、清点作业工具、人员签到、安全交底……一个步骤都不能少。 “探伤仪1台,轨检仪1台、头灯6个……”凌晨0点19分,探伤工班准时进入隧道。伴随着探伤仪发出的 “嘀嘀”声,他们不时停下脚步查看仪器显示的波形,弯腰检查钢轨外部是否有伤损。钢轨探伤要慢走细看,每小时只能检查大约1.5公里,遇到异常波形时需要立即进行伤波确认,这时探伤作业人员必须屈膝跪在水泥轨枕上,腰弯得像把弓,借助工具仔细观察轨底状况。频繁的起蹲和弯腰动作不仅十分消耗体力,而且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

作业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可以下班休息,作业人员需即刻对所采集的路轨数据进行分析,严格卡控每一个环节,看是否有遗漏,拷贝数据后再进行回放筛查。

对于这些检修工来说,最熟悉的就是夜里的星星和月亮,他们披星戴月地“把脉”隧道里的每一寸钢轨,为地铁列车铺就“安全路”,为广大市民铺就“幸福路”。(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李彦宏 青岛地铁供图)

责任编辑:管佳宇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