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日报北京冬奥会特刊(2月10日)| 解码冰丝带里的“中国元素”

青岛日报2022年2月10日5版

解码冰丝带里的“中国元素”  

匠心独具的设计和高科技加持共同打造了“冰丝带”几近完美的竞技空间

举办冬奥会,不仅是为全世界的冰雪健儿提供一个竞技的舞台,更是展现奋进中国精神风貌的窗口。如何让二者水乳交融,将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冰丝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冰丝带”的正式称谓是国家速滑馆,承办北京冬奥会的全部速度滑冰比赛,它也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大型永久性室内场馆。未来,这座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极具中国特色的奥运新地标,将与“鸟巢”“水立方”两座奥运场馆一起,共同绘就“双奥之城”的新天地。

披上冬奥新衣,讲述传统文化

第一次来到“冰丝带”,你一定会被她浓浓的中国风韵“所吸引”——22根玻璃管编织成的外墙,一条条丝带恰如当空起舞的彩练,到了夜晚,借助灯光流转,更显绚烂多姿。据场馆设计团队介绍,这一设计的灵感源于北京传统冬季游戏“冰陀螺”,融入了敦煌飞天的意境,最终呈现了对中国文化和遗产从“写实”到“写意”的美丽诠释。

除了美轮美奂的外观,速滑馆在设计过程中也就其实用功能进行了周全的考虑。速滑馆椭圆形的整体设计,一方面能有效利用空间以容纳12000名观众,使其同时满足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滑联所有赛事技术要求。另一方面,该设计有利于营造竞赛氛围,让速滑刀的每一个动作、声响能被椭圆赛场的每一个人看到和听到。

国家速滑馆内景。 张羽 摄

走进“冰丝带”,中国元素同样惹眼。场馆一圈24个入口处,贴着二十四节气的系列徽章,立春、芒种、处暑、大寒……仔细看,徽章上还印着应景的年画,讲述一整年的春华秋实——中国传统文化就这样披上北京冬奥会的盛装,在家门口迎接新老朋友。

速滑馆内,立着一面特别的墙,上面写着场馆诞生的各项纪录。2021年10月的中国公开赛,用脚下冰刀检验赛道丝滑的运动员,已经成为这座纪录墙的第一批镌刻者,而北京冬奥会的冬奥会纪录创造者,也将在这面墙上永远留下自己的名字。 场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说:“墙上的每一份纪录,都有运动员和当值裁判长的签名,一旦纪录被改写,这份记忆就会是当事人永远的纪念。”

每一座场馆,都是历史的见证人,历史不仅要书写,更要被铭记,才显出她的厚重、珍贵。年轻的“冰丝带”,已经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高新技术加持,打造完美空间

不仅只是外观上独具一格,作为本次北京冬奥会的速滑比赛场地,“冰丝带”的场地同样世界一流。自2月5日速滑比赛开赛以来,这里每天都会产生新的冬奥会纪录,是运动员们不折不扣的“福地”。

“冰丝带”的冰为啥这么“快”?除了运动员本身的实力之外,满满高科技元素的场地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正所谓好马配好鞍,两者的完美适配,共同打造了“冰丝带”“纪录刷新者”的“人设”。

与短道速滑更多考验团队配合、战术不同,速度滑冰比拼的是运动员的“硬实力”。比赛中,运动员最高滑行时速超过60公里,要知道,博尔特创造9秒58的百米世界纪录时,时速也不过37公里而已。因此,是否拥有快速安全的比赛场地,让运动员在冰面上风驰电掣,才是衡量一座速滑馆的最重要指标。

“冰丝带”的400米标准赛道,完全按照世界最高标准打造。工作人员介绍,铺设这样的冰面,需要底板清洁、底冰浇筑、喷漆画线、分层多次浇冰、冰眼敷设等多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以最核心的浇冰为例,要用细细的水雾,一层一层地喷洒四五十遍,才能确保冰面的紧实平整。成型后再用制冰车一次次细细打磨,确保冰面光洁、平滑,在这里任何3平方米面积内,冰面误差不超过2毫米。

温度同样至关重要。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越平整,就越有利于选手对不同区域的软硬度感受保持一致,滑行速度不受损失。“冰丝带”总设计师郑方说,他们采用了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项技术不仅环保,还能让整个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之内。

建造是基础,维护是关键。武晓南告诉记者,自“冰丝带”开放以来,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在训练休息期间或者比赛间隙,工作人员会按赛程规则进行浇水修冰,全力保证冰面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冰面受损严重时,甚至需要化了重新冻。”他说。

设计者的匠心独具和高科技加持,共同打造了“冰丝带”几近完美的竞技空间。未来几天,这里还将进行多个小项的角逐,愿更多的运动员在这里舞动“丝带”一飞冲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特派记者 张羽)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

任子威:力争打好下面的比赛

谷爱凌回应攻击:想用体育团结而不是分裂人们

三朵金花联手冲金 四朝元老再度出战

“地球村”的奥运会

责任编辑:程雪涵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