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最高补助3000万!青岛出台“海洋15条”,条条都是“真金白银”!

2022-02-11 19:52 青报观象山  

新春伊始,青岛推出“给力”政策,“扬帆”海洋!

2月1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以下简称“15条”)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进一步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助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一系列举措。

这是青岛出台的第一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不少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领先性和开创性。

“15条”的出台,是青岛这座海洋城市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自觉选择,是服务、承担国家、山东赋予“海洋重任”的务实之举。

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考察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出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对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寄予厚望;2021年,中央有关文件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赋予了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的重任;2021年中旬,山东海洋强省工作会议召开,要求青岛要强化责任担当、勇当经略海洋的先锋。2021年11月,《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再度加码,赋予青岛海洋经济发展“一核引领”的重大使命。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经略海洋,青岛有底气,也迫切。

当前,青岛正发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海洋综合优势,加快建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活跃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15条”在新年伊始发布,吹响了2022年青岛全面推进海洋事业发展起势的冲锋号,发出了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

“15条”的落地实施,必将对青岛海洋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进一步担负起中央和省委赋予的重任,当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排头兵。

1、从根本上破解发展瓶颈 

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

当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排头兵,必须加快构建完善的海洋产业政策体系,在发展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方面率先突破、走在前列。

目前,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中的20个行业在青岛都有布局,且产值过千亿元的行业有6个,过百亿元的有8个,尤其在海洋设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水淡化等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不过,“从我市海洋经济整体情况看,虽然经济规模全国领先,但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制造业发展还没有形成比较优势,现代渔业等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仍需进一步提质增效,海洋企业‘小、散、弱’的情况依旧存在,海洋人才外流的压力日益增加。”发布会上,青岛直面海洋经济发展问题挑战。

短板弱项就是潜力,就是发力方向。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戚永战介绍,海洋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必须要有量身定制的精准扶持政策。从海洋产业政策不精准、不完善方面入手,青岛广泛学习借鉴上海、深圳先进经验,召开海洋产业政策研究专题会议,深入分析现行普适性产业政策不精准、不适用等情形,协同发改、工信、科技等相关事权部门,逐条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条款,牵头制定了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

青岛深远海养殖示范区2021年首次完成规模化收鱼。

“15条”分为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强化海洋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加快涉海市场主体培育壮大等四大部分,共15条29款,其中,新制定政策21条款,占比达72%。

这是青岛出台的第一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15条”的出台,实现了青岛海洋综合性产业政策“零的突破”,成为青岛2022年第一批“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

“如果海洋产业扶持政策不做根本性突破,青岛将难以担当起中央和省委赋予青岛海洋发展的重任。” 戚永战说,当前,青岛正在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15条”的出台,是从根本上破解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举。

2、让企业、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上合海洋国际创新中心构建海洋国际合作、科、教、产全链条发展。

“15条”紧盯市场化改革方向,在创新政策激励方式上进行了诸多尝试,其中最具开创性的是,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性地提出了海洋产业倍增计划与冠军企业倍增计划,鼓励海洋企业积极做大规模、实现价值倍增。总体来看,“15条”的重要指向,就是要让涉海企业、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当前,青岛市海洋企业发展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偏散、偏弱”,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的数量不足、规模不大,对行业引领作用不强。

为此,青岛拿出真金白银进行激励。例如,“15条”明确,凡是年海洋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涉海企业3年内实现海洋营收倍增的,将给予企业经营者奖励,奖励额度为海洋营业收入产生的年实际地方贡献最高增长额度的20%。通过类似创新举措,激发海洋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力争通过3到5年的时间,培育壮大一批海洋龙头领军企业,提升海洋企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日前在青岛出坞。

政策是否切实可行,在于精准和开放。以青岛市重点打造的船舶海工产业为例,对标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水平高的区域,青岛分别制定了三条款的扶持政策——

为积极引进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落户,提升船舶海工的研发设计能力,提升产业链附加值,青岛对新引进的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给予贡献奖励;

为鼓励青岛船舶海工配套企业提升标准水平,进一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青岛对通过国际船级社协会会员单位认证的船舶海工配套产品给予补助;

为鼓励青岛船舶海工企业争取高端产品订单,提升关键核心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青岛对新建造的深海油气开发装备及其核心工艺装置、高技术船舶,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对装备和海洋探测、观测、监测装备的关键核心配套设备新建项目,最高可补助1000万元。

全国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日前落户青岛。

“15条”围绕水产种业、远洋渔业、航运服务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新能源产业都进行了布局,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提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比如,对青岛企业建设并经国家批准的远洋渔业基地,在中央财政给予奖补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个最高3000万元补助。

同时,还从海洋人才的招引、集聚与激励三个维度分别提出精准支持政策。例如,对引进的海洋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高层次人才,按照上年度用人单位实际给付年度薪酬总额的30%给予奖励,连续奖励3年。对在青就业的海洋领域急需紧缺专业博士、硕士分别按照1500元/月、1200元/月给予住房补贴。

3、重任在肩,时不我待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扬帆起航。

近期,中央相继印发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相关文件,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并对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航运服务、现代渔业等重点海洋产业作出全面部署,特别是赋予了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的重任。

当前,山东正坚定不移地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开展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山东要求青岛发挥全省海洋领域龙头城市引领作用,“一核引领”,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5条”的出台,是青岛在“海洋产业”上进行的突破,是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将对其他城市海洋领域发展提供借鉴。而经略海洋,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青岛正在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对外开放、海洋生态、海洋文化等多点发力,也充满底气。

青岛拥有涉海科研机构26家,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其中不乏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创新平台;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家,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职在青涉海院士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海仪所研发的激光雷达布局在南极。

海洋科研机构云集,海洋人才荟萃,推动青岛海洋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今年1月发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增强青岛引领力,增强经略海洋先导功能,彰显海洋、海港、海防特色,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打造国家海洋科技创新、航运贸易、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的主力军。

驻青涉海科研机构作为青岛海洋基础研究的土壤,是海洋科技创新的原始力和驱动力,是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的重要主体。驻青涉海院所专家表示,青岛出台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体现了青岛对海洋领域的进一步重视。

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当前,青岛正瞄准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目标,担负起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重托,进一步明确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同时,加快培育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发展的海洋创新创业生态,向海向洋向未来,让“海洋”成为青岛更醒目的标识、加快发展的驱动力。

作者 | 勋祥    摄影 | 韩星    编辑 | 长亭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