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捏出“冰墩墩”点亮幸福!青岛这里有传承300多年的元宵节豆面灯习俗

2022-02-14 19:4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14日讯 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71岁的孙秀芳家,她和老伴盘坐在炕头上精心制作豆面灯。威风凛凛的老虎、绚丽多姿的彩凤、憨态可掬的大象,各种特色海鲜:螃蟹、大虾、八带……

豆面灯是即墨岛里一带渔家文化的独特标识。在即墨沿海村落,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会用黄豆面捏灯,俗称豆面灯。豆面灯以黄豆面为主要原料,做灯前先用食油掺和豆面揉成筋道十足的面团,之后塑型、风干、上色、上釉。待正月十五奉上祠堂之前,在灯盏内插上一根当地山上特有的草木,并缠以棉絮做灯芯,倒入豆油,一盏活灵活现的豆面灯就做好了。

即墨区沿海岛里渔家人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开始。当天,村民们都会到祠堂摆放好精心制作的豆面灯,供奉先人,等到正月十五傍晚点亮面灯,寄托浓厚乡情,期盼美好生活,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一团豆面,几把剪刀和毛笔,用上大半天时间,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就盘上了红色的柱子。孙秀芳制作豆面灯的手艺在当地小有名气,不久前还应邀到邻村制作,好多青年妇女都跟着学。在孙秀芳家西屋里,桌子上已经摆好了大大小小30多个豆面灯,最为抢眼的就是两盏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雪融融”。除此之外,桌上的豆面灯还透着岛城独特的“海鲜”味:扇贝壳、龙虾等,这些五颜六色的微型面灯还没有手掌心大。

在村民宋玉芳家中,68岁的宋玉芳正教回娘家的女儿于燕学做豆面灯。“村里老人说,豆面灯比的就是谁家媳妇儿手巧。”于燕说,母亲从正月初二就开始和面,正月十二那天上色更是忙到凌晨。“这些面灯还能吃,点亮过的面灯更好吃。”宋玉芳说,正月十六面灯撤下来后,村民就把面灯切成片,晒干之后给乡亲邻居都送一送。

在即墨沿海渔村,正月十五元宵节制作豆面灯的习俗已传承300多年,成为当地农耕文化的典型风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豆面灯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几种逐渐发展到现在的70多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张涛 文/图)

责任编辑:刘丽娜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